第一一零章、第一次反圍剿 2(1 / 3)

王書輝一直認為,老馬對封建製度的定義和中國的事實對不太上。

按照王書輝自己的理解,馬克思說的那個封建製度,指的是地盤的分封。也就是那種土地分封,那種每個封建貴族都擁有一小塊土地。在這塊土地上,他們可以稱王稱霸,自己關起們來做土皇帝,普遍性的享有“初夜權”等各種狗屁權力的那種封建。

作為一個對曆史有一定研究的人,王書輝覺得,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製度,倒是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很接近。

可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大一統中央王朝的建立,把“封國”變成了“郡縣”。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製度,在中國就開始處於一種模糊不清的狀況了。從秦始皇開始,無論是哪個統一了中國的封建王朝,都是在不遺餘力的消滅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製度的。

漢王朝統治者,走的是先滅異姓王,再滅同姓王的路子。從史實上看,你別看劉秀是王族出身,但是實際上他就是個草根**絲。在西漢末年的天下紛爭裏,都沒個正經八百的劉姓王爺,能夠露麵的。

等到了東漢末年,什麼劉虞、劉表、劉璋之類正經的漢室宗親,基本上都是些魚腩人物。還沒怎麼露頭呢,就被賣草鞋的大耳賊,說謊話的曹阿瞞,和混血人種碧眼兒給碾壓的不見蹤影了。

實際上,從東漢到兩晉,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製度,不斷的被孝廉推舉製度、九品中正製度消解。雖然在兩晉時代,封建門閥勢力表現出一定的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製度的特征來。但是,兩晉滅亡之後重新建立了統一的中央王朝的隋帝國,正式的確立了科舉考試製度。

這一讓西方的啟蒙思想家們垂涎三尺,向往無比的文官選拔製度,從根本上,把馬克思說的那種墮落惡心,一無是處的“初夜權”式封建製度,消滅在了中國的大地之上。

科舉製度的建立,把封建土地所有製,也就是土地私有製這一製度的根本性矛盾,在封建製度本身能夠允許的情況下,進行了最大的壓製和消解。從此之後,中國開始了兩三百年一循環的封建王朝的興亡更替。

現代社會的研究者,在對比東西方封建製度兩者的時候發現,中國在確立了科舉製度之後,中國社會就進入了一種,至少能夠維持兩百年以上穩定期的穩定時代。而西方國家在封建時代裏,幾乎是沒有一時一刻是平靜的。封建主之間的戰爭和攻伐,無時不刻的在西方世界裏上演。

可是,王書輝也明確的知道,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封建時代,絕對也是封建主義的社會,采用的社會製度也絕對是封建社會製度。可是,中國的封建,絕不是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中國的封建到底是什麼樣的封建呢。這是王書輝以前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直到他接觸到了兩個人的想法之後,才豁然開朗。第一個是王書輝在讀大學時看到的一本新聞傳播學學者,陳力丹教授的書。他在那本書裏的一篇文章中,論述中國的媒體的權力問題。他指出,中國的傳媒絕對不是什麼第四權力,他們的權力是一種來自政府的延遞性權力。

陳力丹教授的“權力延遞”的思想,給王書輝對於中國封建製度的認識,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第二個,則是一個非著名的學者,或者說非專業的政治經濟研究者,著名的網絡寫手虹貓寫的小說。他在書中,很清晰的論述了中國封建製度,那就是:中國的封建製度的本質,是一種權力封建。

虹貓提出,中國在科舉製度被建立起來,並成為國家最主要的官員選拔製度之後,馬克思說的土地分封就被徹底的消滅了。隨之建立起來的,是全新的,權力分封的新製度。他指出,從從此之後,“權力決定了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的掌握。誰能獲得權力,法理上來自於皇帝的政治權力,如何進行層層讓渡,這就成了中國封建政治製度的核心內容。”

王書輝清楚的知道,在中國的封建製度進入頂峰期的明清時代裏。中國的封建製度的實質就是權力分封。在奉行權力分封的明王朝,王書輝毅然決然的掀起土地革命,這就是對封建製度的赤羅羅的直接挑戰。這就是對的明王朝權力分封的所有利益既得者,一切的地主、富農、土豪、劣紳、秀才、舉人、進士、文官、武官、王爺、勳貴,發出了最直接最直白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