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輝不是個有“聖母”情節的人。有人可能會覺得,你王書輝身為明帝國郡王的女婿;拿著鏡子和玻璃製品討好皇帝和儲君;還和南北兩京的太監們有勾結。作為一個封建王朝裏的體製中人,你總想著在軍隊中推廣“軍民魚水情”,建立有知識,有理想,有政治素養的現代軍隊,未免有些太裝逼了點。
從根本上講,王書輝是個實事求是,講究唯物主義的人。他實際上根本就不在乎采用哪種製度,使用哪種手段來塑造軍隊。他注重的是,不管采用哪種手段,他建立起來的軍隊,都必須是先進的,健康的,有生命力的。
不過,就像裹了小腳的女人,你要是硬讓她穿上高跟鞋,這個女人倒是可以穿得上高跟鞋。但是,她裹了的小腳,即使穿上了高跟鞋,就能像現代女性那樣走起路來麼?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硬讓裹了小腳的女人穿上高跟鞋,這麼做的結果是很明顯的。裹了小腳的女人穿上高跟鞋之後,不僅走不了路,而且還必然的要摔大跟頭。一直這麼堅持下去,這個小腳女人的健康和生命,就都保證不了了。
王書輝在明末推廣工業化建設,用工業化產品和工業標準化意識武裝建設軍隊,這就是一雙高跟鞋。袁世凱搞的那一套“吃了誰的糧,拿了誰的銀子,就給誰賣命”的建軍思想,就是裹了小腳的封建軍閥思想。王書輝清楚的知道,工業化社會裏,能夠與工業化社會相配套的,隻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製度。裹了封建主義的小腳,是死活也穿不了工業化的高跟鞋的。
實際上,袁世凱那種用封建效忠思想建立起來的軍閥部隊,雖然使用了德國教官訓練士兵,使用的是歐洲軍事強國的練兵手段來訓練士兵,部隊使用的也都是生產自德國的先進武器。但是,北洋軍的下場大家也都看到了。都不用驢球馬蛋一樣的同盟會流氓武裝去主動進攻北洋軍,北洋軍自己就陷入到袁世凱死後,各自爭奪勢力範圍的內鬥中去了。
明知道袁世凱的那一套行不通,王書輝當然不會用袁世凱的那套封建效忠思想來建設部隊。
但是,在複興軍裏考察了一段時間部隊文化和思想建設情況之後,王書輝也發現,產生這種,政工幹部不自覺的用封建效忠思想教育士兵的現象的根源,居然還是來自於自己的身上。
在王書輝剛剛穿越到明末,招攬的第一批流民作為手下的時候,出於穿越者的不安全感,他下意識的,就用了那種個人效忠的模式來教育這批人。因為當時複興會還沒有建立,對流民的思想教育並不是後來係統的先進的複興會思想。王書輝在對當時的家丁營和農工營等成員的思想教育中,過度的強調了效忠意識。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在第一版的《白毛女》中,流民們通過投到王書輝手下才過上好日子。王書輝大老爺是天下黑烏鴉的地主豪紳裏,唯一對手下人好的白烏鴉的思想,給王書輝的第一批手下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想清楚了問題根源的王書輝心裏也覺得很尷尬。他覺得,封建主義的流毒實在太嚴重了,自己這個生在改革開放年代,成長在和諧社會中的好青年,居然在潛意識中有著這麼嚴重的封建主義情懷。對於王書輝這個自詡馬列主義思想信奉者的人來說,不能不說,是個充滿了後現代意味的反諷。
相對於複興軍的幹部而言,倒是工業部門和農業部門的複興會會員們更加進步一些。畢竟,因為使用來自現代的管理製度和運營方法,無論是各個工廠的負責人,還是各個農場的負責人,他們對於自己部門的管理,都必須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客觀選拔方式。
那套用人唯忠的封建效忠思想,在工業化的領域內(複興軍的農場也是依靠農業工人,使用蒸汽農機具的工業化農場),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土壤。要知道,如果要是在工業化的領域內,大規模的使用封建效忠思想選拔幹部的話,本來就對先進的設備掌握的磕磕絆絆的工人們,根本就不能讓這些現代鄉鎮企業水平的工廠和農場運轉起來。
既然存在問題,那麼就要解決問題,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態度。王書輝在認識到複興軍中的思想認識問題之後,果斷的開始對複興軍的所有指戰人員和複興會全體人員開展整風運動。
好在複興軍現在的規模還不大,總共才隻有三千多人。把軍事幹部(各級長官和參謀),政工幹部(各級教導員和政委)和技術幹部(軍醫和各種測量、軍械維修等方麵技術人員),全部加在一起,總共才不到五百人。對於王書輝這個大學老師來說,五百人分成三個班,每個班才一百多人。給三個一百多人的班級上課,對於王書輝不是難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