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時候,因為生活和工作環境比較簡單,王書輝對於孔子說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的道理,心裏總是有幾分不以為然的。
不過,自從實現了穿越,在明朝末年這個時空裏,自己開始進行全方位的建設工作之後,王書輝才覺得這句“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的話,十分的有道理了。
就以複興會工藝研究局最近的成果來說吧。王書輝一心想要的,是江南製造局在1905年生產的克虜伯75毫米山炮。但是,經過了近一年的時間,工藝研究局兵工所弄出來的定型產品,偏偏是格魯森37毫米和57毫米山炮。
王書輝本來一心想要的是梯恩梯炸藥,而工藝研究局化工所弄出來的產品,偏偏是王書輝最不喜歡的下瀨火藥。
這事情也真是完全不能按照王書輝的想法去發展。畢竟王書輝已經把所有的產品的樣品、數據和圖紙都提供給了工藝研究局,而且他還向他們提供了大量的生產那些產品的土辦法。沒想到的是,本來是王書輝印象中的那些過性度產品,卻被工藝研究局以成果的形式給弄了出來。
當然了,這個過程也是相當的慘烈的。工藝研究局的化工所,為了搞出這個看起來最簡單的下瀨火藥。損失了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員和一半的工人。因為苦味酸這個東西過於邪惡了。所以,整個化工所的實驗室和辦公樓,在實驗的過程中全部被焚毀了。(工藝研究局化工所是獨立單位,位置設在長江邊上)
不過,雖然下瀨火藥被複製出來了,生產它的整個工藝流程也被完全的確定了下來。可是,王書輝目前卻不準備列裝那個玩意。現在複興軍提前培訓出來的那三個連的炮兵,連火炮的基本操作都很勉強。一旦用上填裝了下瀨火藥的炮彈,最後到底是誰死還是個大問題呢。
王書輝看到那兩門格魯森火炮的時候,心裏真的有點小感慨。自己建立鋼鐵廠的時候,完全是衝著漢陽鐵廠的水平去的。沒想到,工藝研究局就給自己弄出來了,這兩門漢陽兵工廠的成熟產品來。不能不說,這事情真有點巧合的意味。
與克虜伯75毫米山炮比較起來,格魯森37毫米和57毫米山炮,這兩種小口徑架退炮的工藝難度,確實低了不少。而且實際上,就是沒有液體彈簧式製退器,格魯森37毫米和57毫米山炮的射速也不算低了。架退式卻有十五發以上射速,榴彈可用生鐵鑄造(漢陽兵工廠產品),使用黑火藥裝藥。可以說,這倆貨簡直是穿越者完美的步兵炮。
不過他們的問題仍然不少。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有一門火炮出現了炮閂裂紋的情況。而且拉發火管也出現了幾次問題。有一門炮連續出現了兩次,拉了火管之後,大炮沒有發射的情況。
特別是炮彈的問題,王書輝覺得有些麻煩。因為以目前複興會的工藝水平,加工整體彈的問題多多。工藝研究局拿出的解決辦法,是藥包發射的辦法。
說實話,王書輝看著這麼兩門小口徑的火炮,居然還是使用藥包發射的,是覺得非常好笑的。不過笑過了之後他也有些撓頭。倒不是別的原因,使用藥包發射,這必然性的要增加後勤的壓力。
即使在王書輝看來,這兩種火炮的問題一大堆。但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工藝研究局就拿出了這種,雖然產量比較低,但卻是最符合目前複興會工業體係水平的成型產品來,這讓王書輝心裏還是比較高興的。
雖然這不過是拿著圖紙、數據和實物進行的山寨工作。但是,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即使工藝研究局集中了整個複興會幾萬人裏,最聰明,數理化成績最好的年輕人和手藝最成熟的工人們。可是,他們的知識基礎放在那裏呢。即使有王書輝專門給他們開小灶,他們最多也就是初中二年級左右的知識水平。
王書輝心裏雖然不是很滿意,但他還是一方麵重獎了工藝研究局的研究人員和一線的工人。給工藝局、鋼鐵廠和機械廠的所有工程參與者,提了一級工資和一級職稱。另一方麵,王書輝又專門的抽調人手,成立了火炮工廠。
工藝研究局已經把整個火炮的生產工藝流程,全部總結和歸納了出來。後麵就是火炮工廠逐漸按照工藝流程,把火炮生產穩定下來的事情了。
最開始,準備到鬆滋縣開展抗旱救災(占地盤鬧革命)工作的王書輝,是不準備帶目前看起來比較累贅的火炮的。但是,一想到那些鄉下的地主大院兒,王書輝還是決定帶一個連的炮兵,三門複興一式火炮(格魯森37毫米山炮)和兩門複興二式火炮(格魯森57毫米山炮)一起出發(費了半年的功夫,總共每種炮才生產出來五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