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複興軍的使命,就是用革命的暴力鎮壓反革命的暴力!”
——1622年·王書輝·《複興軍是革命的軍隊》
宋獻策、牛金星和顧君恩,都全麵的對複興軍官兵進行過觀察。他們三個,在私下裏對複興軍有個共識:“拿起書本來,都是謙謙君子。放下書本來,都是亡命之徒。拿起鋤頭來猶如老農。抓起槍杆來猶如屠夫。”
王書輝對於軍事並不精通。他對於武裝力量的認知,全部都是來自於書本上的知識和網絡上的材料。他真正的軍事經曆隻有兩個。一個是高中階段的軍訓,一個是大學階段的軍訓。
現實的軍事經曆讓王書輝對於隊列訓練,站軍姿這些基礎軍訓非常的重視。作為一個戶外運動愛好者,王書輝對於士兵的體能非常的關注。所以,越野長跑和行軍也是複興軍的一個重要訓練項目。
而來自網絡上的材料,讓王書輝對於近代戰爭有這樣一個基本的認識:在機槍被全麵列裝到部隊之前,誰有先進的火炮和強大的刺刀,誰就是勝利者。
所以,在王書輝的這種認識下,複興軍的前身,也就是王書輝的第一批手下,那群年輕流民組成的家丁營,在風格上,充分的體現出了王書輝的特點來。那就是軍姿漂亮,隊列整齊,身體素質高,拚刺凶猛。在戰鬥方麵,這些人充分的表現出王書輝“刺刀見紅”的理念。
這些風格,因為這些人後來大部分成了複興軍的骨幹,所以也深刻的影響到複興軍。
刺刀見紅,這就是為什麼作為讀書人的宋獻策、牛金星和顧君恩三人,說複興軍都是亡命之徒的原因。在日常訓練中,複興軍的拚刺訓練和射擊訓練的頻率是一樣高的。複興軍的射擊訓練,分為打移動靶和打固定靶。而複興軍的拚刺訓練,則分為小組配合和個人格鬥。
射擊訓練方麵,複興軍的訓練要求是: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也要保證射擊的速度和精確度。這一點要怎麼訓練呢,王書輝提供的方法就是在各種惡劣的模擬環境中進行訓練。
複興軍的模擬環境,在王書輝的安排下,實際上比實際環境還要惡劣的多。至少在現實環境裏,士兵是很少會在糞坑裏,在血淋淋的屍骨(屠宰場貢獻)堆裏,在充滿了雜物和屍體的爛泥坑裏進行作戰的。
你不要覺得這個環境很惡劣,士兵們會覺得不滿。實際上,複興軍從上到下,都要接受這樣的訓練。王書輝就是第一個跳到糞坑裏、屍骨堆裏和爛泥坑裏進行射擊訓練的。
複興軍的所有士兵和幹部,都親眼看到,王書輝是怎樣在糞坑裏、屍骨堆裏和爛泥坑裏,用複興二式步槍,一邊嘔吐一邊開槍,在移動靶和固定靶上分別打出九十七環的。
至於拚刺訓練,複興軍士兵無論是進行是進行小組配合,還是進行個人格鬥訓練,全部都是進行對練的。雖然刺刀上戴著刺刀鞘,可是,那個同樣是鋼製的刺刀鞘刺到人身上,也是非常的痛的。
可是即使這樣,也沒有一個人會在訓練中放水。因為在對練中失敗的人,會被在腦袋上綁上一個寫著“窩囊廢”的頭帶。隻有在下一次拚刺訓練的時候,這個桂冠才有機會被轉移到另一批失敗者頭上。
王書輝在部隊裏,禁絕幹部對士兵進行辱罵和體罰。日常刑罰隻有兩種,一種是打軍棍,一種是關禁閉。可即使是這樣,士兵們在訓練中表現出來的那種“熱情”,也是非常的熱烈的。畢竟,對於人類來說,特別是在軍隊這種封閉的,單純的環境裏,羞恥心要比任何懲罰給人帶來的動力都要大。
在拚刺訓練中,更能體現刺刀見紅的內容就是,士兵們在進行日常訓練的時候,他們使用的木靶裏麵,都灌滿了各種各樣的動物血液。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觀看新兵們在第一次標準刺刀訓練中,被紮中的靶子噴出鮮血而被嚇得哇哇大叫和當場嘔吐的場景,是複興軍的老兵們的一個保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