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楊守業的新生活 4(1 / 2)

“教育工作,不單單是學校正規教育。在職教育這項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會是我們複興會教育事業的重點工作。”

“複興會的每一個軍人、工廠工人、農場工人、養殖場工人,甚至是食堂裏打掃衛生的大媽,都必須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一點,絕對不能動搖。”

——1623年·王書輝·《文化教育必須普及到複興會的每一個角落》

對於楊守業這樣的自由打工者來說,在鬆滋縣,他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就是進入複興會的企業工作。當然了,進入複興會的企業,必須簽長期的勞動合同,一般都是十年期的。

另外一條路,看起來好像要好一些,可以保持自由的身份,不需要簽訂任何的勞動合同。那就是去鬆滋商盟的企業工作。

對於楊守業來說,進入複興會的企業工作,好處是,當複興會的工人,工資高待遇好。壞處是,複興會裏的規矩特別的多,把人弄得基本上沒有人身自由。從吃飯到睡覺,都必須按照複興會的規矩來。特別是,在複興會的企業裏,你不僅僅要學習相應的專業技能,還必須進行文化學習。

進入鬆滋商盟的企業工作,好處是基本上不需要進行任何的學習,沒有那麼複雜繁瑣的規矩。壞處則是,工資低,待遇差,人身安全和收入都沒有任何的保障。

毛二毛向楊守業清楚了介紹了鬆滋縣的就業環境之後,向他推薦到進入複興會的企業工作這條路。不過,也有些不喜歡被束縛的年輕人,初到鬆滋的時候,會去選擇到鬆滋商盟的企業工作的。所以,他給了楊守業兩天時間考慮這個問題。

做工還要學文化,對於這一點,楊守業真的不能理解。他覺得讀書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他這樣的粗人有資格去幹的事情。不過,看到楊守業在旅館前台登記簽字的時候,他就知道了,這一點恐怕不是扯淡,而是個真事兒了。

畢竟,已經四十幾歲的毛二毛以前肯定是不識字的。他之所以能夠寫字,必然是在進了複興會的工廠之後學會的。

科舉製度在中國被確立起來之後,讀書識字和改變社會地位、做官之間,緊密的聯係在了一起。因為這種觀念的樹立,使得讀書識字,變成了一個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事情。基本上,所有的中國人都覺得讀書識字學文化,是個非常高尚的事情。

所以,即使像楊守業這樣的武官,也一點兒也不排斥讀書。不過,對於複興會的那些規矩製度,楊守業可是比較畏懼的。因為毛二毛非常形象的向他形容了一下複興會的規矩。那可真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隻要是活人要做的事情,在複興會裏都有相應的規矩在管著。

就是死人,複興會也要管。具體的管法就是:集中、深埋和樹葬。

對於現代人來說,過高度組織化的生活並沒有什麼不適應的。畢竟,每個中國人都要經過最起碼的九年義務教育。在這九年中,他們就已經開始接受集體生活,組織化生活的鍛煉了。

但是,對於生活在農業社會的古代人來說,在複興會這種高度工業化、組織化的集體裏生活,對於他們的挑戰性和壓力,還是比較巨大的。

其實,雖然枝江商盟的那些新興資本主義企業裏,工人工資和待遇,都完全沒有辦法和複興會的企業相比較。可是,相對於普通人來說,和給地主當農奴相比較,給枝江商盟的那些企業當工人,也算是個比較不錯的生活了。

吃別人的飯和吃自己的飯是兩回事。毛二毛請楊守業吃了一頓大餐,但是楊守業自己就不可能這麼花錢了。在毛二毛走後,楊守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前往複興會鬆滋銀行去兌換銀子。

複興會駐鬆滋縣的銀行,現在主要的業務隻有兩項,一個是貨幣兌換業務,一項是土地置換業務。

貨幣兌換業務不用說了。一般來說,前往複興會購買商品的商人們,下船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前往複興會兌換貨幣。很多精明的商人都意識到,不提複興會其他的買賣,單純的就是這一項貨幣兌換的買賣,複興會就大賺特賺了。

複興會通商處,是複興會負責商品銷售的部門。從現在來看,除了對於棉花這一原材料,複興會要對外進行收購以外,無論是糧食還是什麼其他的商品,複興會都不需要對外采購。對於複興會來說,在貿易活動中,他是一直處於一種出超狀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