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連鎖反應 6(1 / 2)

襄陽衛、阜城衛、承天衛、顯陵衛,總共是三所軍衛和一所陵墓衛。用了不到七天的時間,先後點核查驗了四個衛所的戚元彪,並沒有像巡撫姚宗文派遣的調查小組裏的那些文官們那樣興致勃勃,他的內心是非常的崩潰的。

很明顯,襄陽衛的情況並不是湖廣各衛所的特例。戚元彪檢查過的四個衛,所都存在相同的問題:衛所兵員嚴重缺額,衛所士兵的軍服器械嚴重缺乏。

像襄陽衛那樣,用錫箔紙糊出來的武器糊弄檢查的情況,在戚元彪後麵檢查的三個衛所中更加嚴重一些。

看到顯陵衛指揮使領著十二個家丁把紙糊的大刀舞的虎虎生風,戚元彪在自己的心裏罵了很多次國罵。關鍵就是這幫衛所的軍官們實在是太侮辱自己的智商了。

戚元彪在襄陽衛的時候,為了保護襄陽衛指揮使的麵子,就沒有在明麵上揭出他的那種用紙糊的武器和盔甲糊弄檢查的情況。

讓戚元彪沒想到的是,聽到了消息並有學有樣的湖廣個衛所的武官們,不僅自己的智商低下,而且還喜歡鄙視別人的智商。他們還真的以為自己看不出什麼是精鐵打造的武器,什麼是錫箔紙呼出來的武器不成麼?

戚元彪今年三十一歲。在古代人的角度來說,他已經是而立之年的人了。有一些結婚早生育早的人,在這個年齡段有孫子了也是常見的。

戚元彪作為一個而立之年的人,雖然也保持著旺盛的上進心,但是脫離了京衛那個環境之後,在地方上看到的是更加糜爛的情況。這對他的上進心,真的是個不小的打擊。

看了四所衛所之後,智商被鄙視的戚元彪心中充滿了挫敗感。

戚元彪的兩個家丁戚文和戚武,倒是沒有像自家的將主戚元彪那樣滿懷挫敗感。他們作為戚元彪的隨從,在六天的考察中賺了個缽滿盆足。四個衛所的各級武官們,給他們上了不少的態度(“上態度”:東北黑話,給領導送禮的意思)。

戚元彪的下屬對於湖廣地方衛所的糜爛不以為然,戚元彪的上司姚宗文對湖廣地方衛所的糜爛憂心忡忡。但是,他們都不及戚元彪對整個大明朝的軍事狀況充滿了失望。

姚宗文的心思比較簡單。他覺得,就是矬子裏拔大個,也要從各地衛所的正兵和軍餘中抽調士兵組成自己的直轄武裝。畢竟,作為地方督撫,如果自行招募百姓成軍的話,很容易給政敵留下破綻。要知道,在政治鬥爭中的任何微小的破綻,都會成為政敵攻擊自己的手段。

戚元彪對此的意見很大。熟讀《紀效新書》的戚元彪,在理性上就認為衛所兵不可用。這些不是駐紮在府城裏,就是有獨立軍城的衛所兵,已經幾代人都是市井中人了。戚大帥可是說過的,這等油滑奸巧之徒是最不可用的。

不過,戚元彪的表態被巡撫大人姚宗文忽視掉了。因為戚元彪的不合作,姚宗文命令自己的武官幕僚中的一個熟讀兵書戰策的武舉人,承擔挑選“精兵”的工作。這位武舉人也是個奇葩人物,他從四個衛所中精挑細選,還就真的選出將近一千個“合格”的兵員。

戚元彪可是知道這些“合格”的兵員都是些什麼樣的人物。這群人都是四個衛所中年級比較輕,體質比較好的士兵。他們都是俗稱“樣子貨”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