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百姓來說,在他們眼中,沒有最好的統治者,隻有比較好的統治者。把這話倒過來說的話,就是在一堆爛蒜中裏選出一頭比較不爛的蒜。這就是老百姓們最淳樸最實在的政治觀念。
即使在現代社會裏,底層的老百姓固然在日常生活中會對當政者發出各種各樣的抱怨,可是在他們盡情的發泄掉了心中的不滿後,他們還是不會去參與到什麼以改變現狀為目標的活動中去的。
老百姓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大概是這樣的:“某某某雖然不怎麼靠譜,但是他已經是那群人裏最好的一個了。換了別人還真不一定能夠玩的轉。”
你瞧,人民群眾就是這麼實事求是。他們對於政治的要求,不是追求最好最佳的狀態。他們隻是在一大堆的選擇裏,選出那個不是最壞的選擇。
隻要不是最糟糕的,最失常的,最混賬的統治者,他們似乎都可以在中國這個國家裏安安穩穩的維持著自己的統治。
中國人民真的是天底下最厚道的人民了。
從這個角度講,能在封建製度下生活兩千多年,能夠忍受兩次全麵徹底的被外族的高壓統治,能在近代曆史上長時間的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剝削和壓迫的中國人民的“忍”功,絕對是天下第一的。
很多情況下,要不是統治者把國家搞的實在太糟糕,要不是統治者連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權都不能保障,中國人民是絕對不會走上造反的道路的。
其實,在中國人民看似隱忍和卑怯的外表下隱藏著的,是中國人民對曆朝曆代的統治者最最深刻的蔑視。一句“肉食者鄙”,恰好能夠很精到的解釋中國人民對於一切統治者的這種心態。
說到底,王朝更替對於人民來說確實是在做出新的選擇。不過,那也不過是在舊統治者和新統治者的比爛過程中,早就對一切統治者不報任何希望的中國人民,選擇其中那個不太爛的過程。
如果是舊統治者相對比新統治者比較不爛,人民就會選擇舊統治者。這就有了封建文人們在史書中描繪的“王朝中興”。如果是新統治者比舊統治者比較不爛,人民就會選擇新統治者。同樣的,在封建文人的史書中就有了“鼎故革新”的事情。
事實是,在人民群眾眼中,所有的肉食者都是“鄙”的。深厚的曆史教給了中國人民充分的智慧。他們對於所有的統治者都沒有抱過任何的希望。他們隻是在統治者的比爛過程中,選擇那個相對不太爛的一個而已。
當然,這種情況隻在一位開天辟地的偉大人物身上失常過。在他的帶領下,中國人民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一場親身參與創造理想製度的偉大實踐中。不過,這種曆史性的異常也僅僅不過是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在這之後,中國人民的熱情隨著偉人的逝去重新消散。曆史從新進入了統治者的比爛和人民群眾選擇不太爛的一方的古典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