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大壯是河南人。他本來是河南省汝寧府信陽州大別山地區的一個半獵戶。
所謂半獵戶,就是指的是農忙的時候要給附近的地主大戶家做佃戶,農閑的時候又要自己在山中打獵換取日用的家庭。
說起來也是倒黴,本來他是因為山裏的獵物越來越賣不上價,主家的租子越來越高,家裏的日子越來越過不下去了,所以才從上山下來投奔住在信陽州城的親戚家的。沒想到到了信陽他才發現,原本他以為在州城裏過著好日子的親戚,日子過得還不如他這個山中的半獵戶呢。
可是,回家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本來,他的父母早亡,他和哥哥一起生活。他哥哥的第一個妻子病死之後取了第二的妻子。那個婆娘對於自己的小叔子相當的不喜歡,以至於房大壯在哥哥家連個飽飯也吃不上。在這主家的盤剝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年紀不到十六歲的房大壯也是發了狠心,就是在親戚家吃苦也不回山裏的家了。
正常來說,老百姓的日子雖然總是很艱難,可是大麵上,大家還都忍得下去。窮日子、苦日子過慣了也就適應了。
房大壯年紀雖然不大,可是本事卻是不小,他們家祖宗當年在元末的時候可是大名鼎鼎的毛葫蘆兵的一員。他家雖然沒有因為這個本事混得個一官半職,可是拉弓射箭的本事可是世代傳承下來了。要不然,僅僅幾口人,在大別山區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怎麼能夠生活的下去呢。
房大壯年輕又有本事,正好符合年輕氣盛這種情況。
房大壯投奔的親戚家,有一棵非常巨大的大榆樹。大家可別覺得這大榆樹有什麼了不起的。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裏,一棵可以結出榆樹錢的大榆樹,可是窮人家的寶貝。
每每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家裏有一棵自家的大榆樹,那可就是能夠救命的寶貝。榆樹錢這個東西雖然不是正經糧食,可是把它和那些豆子之類的雜糧混在一起煮熟了,哄飽肚子是沒問題的。
房大壯一個山裏孩子,年紀雖然不算小了,可是在農業時代的信陽州裏,也沒有什麼工作崗位提供給他的。在古代農業社會裏,落後的生產力和落後的生產方式,使得年輕的房大壯連個當童工的機會都沒有。
老百姓家的家務活也實在不多。房大壯把家裏打掃幹淨,把水缸打滿之後,每天就處於一種閑散狀態。所以,他的親戚就給他布置了一項重要工作,全副武裝看守那棵已經開始結榆樹錢的大榆樹。
大家不要覺得奇怪。一個結榆樹錢的榆樹,至於專門派個人看守麼?
在現代社會自然不需要。可是在古代社會裏,窮人又不是隻有幾個,天底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窮人。餓肚子的人又不是一家,天底下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庭都餓肚子。更主要的是,在明朝末年這個環境裏,隨著小冰河氣候導致的自然災害頻發,使得明末的糧食生產大規模的衰退。糧食變得越來越珍貴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棵能夠結出大量的榆樹錢這種可以代替糧食的好東西的大榆樹,可是周邊的所有人都虎視眈眈的好東西。
老百姓麼,對於吃飯這件事情可是把它當成天那麼大的。可是呢,一旦有個身強力壯的大小夥子,拿著一張自製的弓箭站在那裏的時候,麵對實實在在的安全威脅,大家還是會謹慎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