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 8(1 / 2)

王書輝對於新中國的農業發展有一種非主流的看法。

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他不相信生產關係會決定生產力。他明確的認為,是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而不是生產關係決定了生產力。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個矛盾統一體中,他堅定的認為,生產力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麵,生產力對生產關係起決定性的作用。

在中國有一種雖然被普羅大眾所接受,但是卻明顯的違背了唯物主義思想的觀點。無論主觀上的還是非主觀的,政府方麵似乎也在默認和推動這種違背唯物主義的非科學觀點的傳播。

這種觀點認為,是改開後的土地承包製度的確立導致了中國的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對於這種觀點,王書輝覺得這是完全違背唯物主義的道理的。

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農業生產,生產的發展完全不是因為某種製度或者某個人才會實現的。生產的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進步。

就單純的農業生產來說,在沒有化肥工業和農業機械工業的支持下,無論是哪種製度,無論是什麼人,它也沒有辦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下糧食產量平均畝產不超過兩百斤的事實。

使用落後的農業時代的生產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無論是在先秦兩漢時代還是在唐宋元明時代,糧食產量都隻能在一個非常低的平均線上進行上下波動。封建時代的農業生產不僅會因為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落後而產量低下,而且在缺乏抗災防災技術和能力的情況下,各種天災人禍還會直接導致農業生產的衰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的糧食產量開始大規模的提高,原因絕對不是因為中國實行了什麼分產到戶的承包製,而是因為中國的農業科技(育種改良方麵)的大發展以及中國的化肥工業和農業機械工業的大發展。

從唯物主義的角度講,如果科學的看待農業生產的話,要想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人們必須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化肥工業和農業機械工業。

什麼“要吃米找某裏”的說法,在唯物主義者看來是相當可笑的。

要吃米,隻能找化肥,找農藥,找拖拉機,找收割機,打深井找水泵。某裏又不能拉麵尿米,就是他再怎麼英明偉大,他也不可能憑空變出糧食來(他的家人似乎具有這樣的神通法力,可以憑空得來財富)。地裏的糧食也不會因為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一聲令下就會呼呼啦啦的增產增收。

在王書輝看來,新中國農業增產的原因,隻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工業化的結果。有了工業化,就有了鋼鐵工業;有了工業化,就有了化學工業;有了工業化,就有了機械工業。

隻有鋼鐵工業、化學工業、機械工業等等工業部門的發展,在中國建立起大量的化肥廠、農機廠才成為可能。有了這些工業基礎再加上農業科學家對各種高產作物的研究成果(向袁隆平大爺致敬),中國糧食生產的大發展才最終得以實現。

對與王書輝來說,實現中國的農業發展,根本性的解決中國人的肚子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大力的發展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