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零章、承天事變 3(1 / 2)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封建製度和別人的封建製度不一樣。通俗的說,別人的封建製度搞的是地盤分封,也就是歐洲的那些封建貴族。給你一個封號,然後你就有了一塊和你這個封號相匹配的地盤,再然後你就可以在你的那塊地盤上為所欲為了。什麼初夜權之類的,就是從這裏來的。

中國這種分封地盤的封建製度,從秦王朝建立之後就不見了。建立起大一統中央王朝的中國采取的權力分封的製度。也就是說,皇帝把權力分封給各級的官員,然後這些官員通過從皇帝處得來的權力,到各個地區去行使權力。

也就是說,底盤這種東西並不意味著權力,而管理地盤的官職才有著巨大的來自於皇帝的權力。這才有了“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的說法。法理上,隻有皇帝才有這樣的權力,而通過權力分封的手段,各級官員們也獲得了這樣的權力。

從生產力發展水平上說,封建中國之所以能夠持續兩千年,根本原因就在於這種權力分封的模式,基本上適合古代中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於這種製度,除非到了社會矛盾激烈到改朝換代的時候,不然的話,因為生產力的限製,身處封建社會的個人或者團體是很難和運行平穩的封建王朝相抗爭的。

但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落後,也造成了這種權力分封有著嚴重的漏洞。舉個簡單的例子,據說明代的雷州半島就出現過這樣的事情。一個外地進士到雷州半島上的一個縣城上任,結果在遙遠的路程中,這個官員被強盜殺死了。這倒沒什麼,可是這個強盜發現了自己殺掉的人是即將上任的縣令之後,居然換上了他的官服,拿著他的印信跑到這個倒黴鬼的任地去上任去了。

據說這個強盜縣令幹的居然還不錯,幾年間當地平安無事,最後還是機緣巧合之下他才被別人發現了真實身份。

這種在現代人眼裏有些匪夷所思讓人無法相信的事情在封建農業社會裏是充滿了合理性的。大家想想看,在古代一沒有手機傳真二沒有電話電報,能夠證明人身份的,除了幾張紙以外什麼都沒有。至於這個人長得什麼樣,說話什麼口音之類的問題,誰也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強盜冒充縣令幾年的可能是完全存在的。

一個搶劫並殺死上任途中的官員的強盜都可以冒充縣令,那麼有著幾萬人近代化武裝,體係完整組織嚴密的複興會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就完全可想而知了。

原本王書輝當上湖廣總兵之後,還想和湖廣巡撫姚宗文虛與委蛇一段時間。在他看來,知道自己以及枝江王府和天啟皇帝以及魏忠賢的關係之後,這個靠溜須舔腚上來的官僚應該還是比較好打交道的。反正複興會每月每年通過銷售工業製成品所獲得的利潤就可以輕鬆的承攬整個湖廣地區的稅收了。所以這個家夥應該會比較老實。

可是讓王書輝想不到的是,這個在魏忠賢麵前靠著諂媚奉承上位,完全沒有任何節操的狗東西,居然在自己麵前裝起大瓣兒蒜來了。他這個人人不恥的閹黨,居然在自己麵前擺出了文官大員的架子,動不動的就要搞出些什麼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