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 3(1 / 2)

兩年前丁石青剛被分配到複興會鐵路生產建設兵團的時候,當時他的教導長和他談話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他說:“石青同誌啊,一看你的樣子,就知道你是原來有文化基礎的人。以前肯定是個讀聖賢書的人。你知道,你這種人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嗎?你們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更主要的是,你們不做事情不勞動也就罷了,可是你們想的事情以及想事情的辦法也不對頭。”

當時,用了兩年的時間,剛剛完成了複興會的脫盲教育和小學文化教育的丁石青,對此深有同感。他對於自己的這種狀態也有點擔心。

最主要的問題是,他在複興會重新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發現,複興會的人不是不交給大家世間的道理,可是在他看來,脫盲教育和小學教育裏的思想政治課教給大家的東西,根本就是不需要思考的,最最普通的道理。

他的教導長,當時就給了丁石青兩本書。他明確的告訴丁石青:“世間的道理,可以說有這兩本書就能夠說盡了。我讀這兩本書超過五年了。可是呢,我每次重新再讀一遍這兩本書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心得和體會。你年紀比我們大家都大,見過的事情,經曆過的事情應該都比我們多,所以我覺得這兩本書對你的幫助會很大。”

從這一天開始,丁石青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可以解釋一切,說通一切,讓自己永遠也不會感到迷茫和迷惑的寶貝了。

他過去隻佩服一個人,那就是孔夫子。讀了二十年的四書五經,丁石青早就發現,孔夫子之所以了不起,倒不是說他說的道理多深刻多高明,而是因為孔夫子能用他那一套理論生硬的套住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

孔夫子的理論給他這樣一種感覺。第一步先要確定孔夫子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第二步則是,一切和孔夫子說的不符合的事情,那都是這個事情本身出了問題。

對於丁石青這種底層讀書人來說,孔夫子的道理,大部分時候都是不靈光的。那麼用四書五經和科舉考試這種形式保證孔夫子道理的正確性,就真的非常的霸道了。

對他這樣生活在底層社會裏,天生的就會產生一定的實事求是意識的讀書人來說,孔夫子的聖賢地位和孔夫子的道理的正確性之間的關係好像有點問題。他發現,世間居然有這樣一個非常荒誕的道理:孔夫子的話有道理,是因為孔夫子是聖人。而不是因為孔夫子的話有道理,所以孔夫子才成了聖人。

雖然沒有學過邏輯學的基本理論,可是丁石青還是在現實中發現了這種違背邏輯的道理的荒誕性。這也正是經曆了殘酷的饑荒的打擊下的丁石青,義無反顧的就成了背叛四書五經裏道理的匪徒的一個基本的原因。

丁石青看了王書輝的兩本書之後才發現,天底下居然有真正的,能夠把世間的一切道理都說通的理論。無論是他一讀即通的曆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還是讓他頭疼的同時又愛不釋手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丁石青發現,王書輝的道理是從無數的事實中總結出來的。而王書輝總結出來的道理,又可以解釋著世間無數的事實。

讀了幾遍《萬物一統律》和《萬世歸一律》之後,丁石青才知道王書輝為什麼要用最粗鄙最簡單最直白的老百姓的話來寫這兩本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