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興會的貨質量好,份量足,種類多,價格便宜。複興會的管事和掌櫃人雖年輕,可是都講規矩懂道理的。複興會的夥計新都很心細,工匠們的手藝都很精到。複興會的……,複興會的……”
朱之瑜和朱家主管商貿的老管事朱財一起相處了好幾天。朱之瑜已經摸清了這個老人家的習慣了。
通常是,朱之瑜一旦問到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的時候,這個老管事都會先說出這個人或者這件事情的一大堆的好處來。你要不直接把事情具體明確的問出來,你就別想從這個老頭子嘴裏聽到一個不好的人,一件不好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朱之瑜搞清楚了這個老管事的語言風格之後,心裏還比較讚賞這個老頭子。他知道朱財這個老頭是自己父親的書童出身,雖然他能寫會算但並不是一個讀書人。這個不是讀書人的老頭子不喜歡說人之惡,這讓朱之瑜還產生了一番“君子不必讀書”的感慨。
可是接觸的時間長了,朱之瑜就發現朱財這個老頭子“不說人之惡”,恐怕不是因為這個老頭子有君子之風,而在於這個老頭當管家經商多年,已經變得非常的滑頭了。你要不把問題問到點子上,你就別想從朱財這個老家夥這裏聽到一句實話。朱財的這種不說人之惡,更多的是從不想找麻煩,不想惹麻煩的角度出發的。
同樣的態度,出發點不同,會讓朱之瑜產生不同的看法。朱之瑜對於“下人”的看法是,說好聽的話,不如實話實說。所以,自從朱之瑜發現朱財這個老頭是個處事油滑的老滑頭之後,他就下意識的有些厭惡這個人。
在朱家三個兄弟裏,大哥朱啟明習武之後考上了武進士當了武官。二哥朱重林主管家裏的商業經濟。朱之瑜自己則是從小讀書一直到現在。和做大官的大哥以及從商的二哥不同,作為讀書人的朱之瑜性格剛烈強硬。
想想也是,要不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朱之瑜也不會從一個讀書人變成一個造反者和一個逃亡者朱舜水了。
朱之瑜這樣性格的人,天然的就不喜歡那種滑頭機靈的家夥。你別看朱之瑜能和船上的司爐工以及船老大衛六這樣的人打成一片。事實上,朱之瑜並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他特別不喜歡那種性格油滑的人。
可是朱之瑜本人也知道,朱財這個老頭子,在自己的父親以及大哥和二哥那裏都非常被看重。所以,朱之瑜即使內心裏有些反感這個老頭,可是麵子上的東西也都還能做的比較到位。
在一路上看了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朱之瑜肚子裏早就憋了一肚子的問題想要問一問了。
可是把朱財這個老家夥叫到自己的房間裏之後,這個老頭子又開始說些不著邊際的廢話了。一邊仔細的打量著裝著玻璃的窗戶,琢磨著自家商鋪的建築結構,一邊兒等著朱財老頭嘮叨完那些沒用的廢話,直到朱財停了口,朱之瑜才說道:“財叔能不能把衛掌舵派給我。我在武昌還要到處轉轉,有個比較熟悉這裏的人帶著要好一些。”
朱財這樣的人,對於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是最敏感不過的了。他早就感覺到三少爺對自己有些疏遠。不過對於朱財來說,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孫依靠的是朱家的二少爺那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