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朱舜水訪武昌 7(1 / 2)

《劉三姐》這部電影,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是非常的粗製濫造的。這倒不是說這部電影的內容不夠好,導演的技術水平不夠高,現代人會產生這樣的看法,單純就是因為電影拍攝技術的差距導致的。

王書輝對於文藝作品一直堅持這樣一個觀點,一切文藝作品都是在表現某種********的。文藝作品的創作者都是有思想有意識的人,那麼在這些有思想有意識的人創作的文藝作品裏,肯定明確的或者模糊的反映了這些人的思想和意識。

王書輝從來沒有把文藝作品看成是什麼了不起的有特殊地位的高尚的東西。在他看來,既然文藝作品是********的具體表現,那麼他就不會愚蠢的認為,有什麼超階級無立場的純粹的客觀公正的文藝作品會存在。

那麼,既然一切文藝作品都是********的反應,而每一種********都有自己的階級立場,那說不得他就要把自己和複興黨的一切立場和態度都表現到一切的文藝作品當中去了。

這就是為什麼複興黨治下的一切說書人,演藝團體(公立劇團和民間藝人),作者(賣文為生的讀書人)等等一切進行文藝創作的人,都要接受複興黨的培訓和教育。這也是為什麼複興黨麾下所有的文藝作品都是反映和宣傳複興黨的********的原因。

王書輝在現代社會專門組織了一個小型的攝影機構。他倒是對於翻拍自己需要的電影沒有什麼太高的要求。反正都是拍成黑白片拿到明代放映,對黨員幹部和普通群眾進行********教育的。

王書輝的這個攝影機構的主要任務,就是按照王書輝的要求,改編和拍攝各種反映地主階級對人民群眾的剝削和掠奪的電影,以及反映各種外族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的殘暴屠殺的電影。

現代社會的好處就是,隻要你有充足的資金,各方麵的人才那真的是層出不窮的。十二個製作小組,拿著享受“千字十元”優厚待遇的網絡寫手創作的劇本,用從各大高校低薪聘請的各種正在學習中的導演和演員專業的學生們,以每年二十多部的速度為王書輝創作了大量的內容豐富但都是反映相同的********的多姿多彩的各種電影。

不要看這些電影的創作者的不是在校學生就是撲街寫手,王書輝看了他們按照自己的要求改編和創作的電影之後,真的是歎為觀止的。就是他這個很少感情用事,基本上能夠保證自己用客觀理性科學的態度來看待事物的人,看了他們拍攝的電影之後也氣得是血氣翻湧。

複興黨版的《劉三姐》和原版的劉三姐不同,原作中大量的音樂內容雖然被保存了下來,但是原作中相對隱晦的階級矛盾在新作中被表現的更加激烈了。在新作裏,王書輝專門對地主莫懷仁進行了更加深刻的刻畫。除了他在原作中的殘忍和殘暴之外,複興黨的新作裏,電影對莫懷仁是怎樣通過把持商業和土地對農民們進行殘酷剝削的細節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揭露。

莫懷仁和管家的對話中的那句要讓泥腿子們“千年萬年做窮人,世世代代不翻身”的唱詞,是整個電影的點睛之筆。

電影這種東西,作為大眾傳媒的一種,它並不那種會讓人產生深刻的思想的東西。作為大眾傳媒產品,越是簡單的表現形式,越是直接的語言和內容,往往才會對大眾產生更大的影響。明代又不是現代社會,明代的人民群眾可沒被一碗碗的心靈雞湯,一坨坨的小資的幻想糊住了腦袋。他們對於電影內容的理解是非常直接和快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