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特別是少年軍出身的年輕人。他們能不能承擔起黨內的重要工作,這個問題其實我們要把它想到前麵去。”
1627年四月裏的一天,複興黨的黨委機關報《複興日報》的頭版頭條的發表了一篇署名王書輝的文章。這篇文章的標題挺有意思的,叫做《建設鋼鐵般的政黨需要有鋼鐵般的黨員》。
複興黨成立已經八年多了。複興黨的黨員早就知道,《複興日報》的頭版,特別是王書輝老師的文章,基本上就是複興黨黨員們必須學習的材料。所以,早晨出完早操回到辦公室的孟離、陳封和張寶樹在看到這篇《建設鋼鐵般的政黨需要有鋼鐵般的黨員》之後,立即不約而同的來到王書輝的辦公室向他們的老師了解他的具體想法。
就是在這個時候,王書輝既沒有和他們講到正在召開而且還要持續幾天的聯席決策會議,也沒有和他們具體的提到這篇文章,而是在他們三個落座之後直接的提出了新幹部的培養問題。
“年輕人不到基層工作,沒有具體的基層工作經驗是不行的。”王書輝對他們說道。
王書輝從辦桌後走了出來,和孟離、陳封、張寶樹一起坐了下來之後,繼續對他們說道:
“其實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感覺。工業部門的同誌也和我講過,這兩批中專畢業的年輕人都有差不多有相同的問題。看圖紙畫圖紙的時候他們是個好手,可是到了具體操作的時候,他們總是出問題。所以說工業部門的同誌問我,可不可以讓那些技術人員先到一線實習一段時間。”
“我當時就告訴他們了,在工廠裏沒有一線工人經驗是做不好技術工作的。先讓他們在下麵當三年基層工人才行。”
孟離、陳封和張寶樹聽了王書輝的話,下意識的就互相看了看。
對於這三個複興黨的黨、政、軍工作的具體負責人來說,他們的王師尊王書輝老師絕對是那種一言一行都有著深刻意義的人。
已經多少次了,從1619年到如今這將近九年的時間裏,王書輝老師無數次的表現出無數的涉及到各個方麵的高瞻遠矚來。所以說,他們現在都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不自覺的想要弄清楚王書輝老師的所說所做是不是有什麼深遠的意思。
王書輝看到他們三個的表現,心裏歎了口氣。他固然不喜歡那種自己長走形了學生,可是他同樣也不喜歡這種事事都無條件的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過於老實的學生。
人總說不到那個位置不知道那個位置的工作不好做。孟離也好,陳封也好,張寶樹也好,他們都是在具體工作上實踐經驗豐富的人。他們都知道,做事情能不把事情做壞,把事情按照計劃完完整整的完成,那就已經是個非常困難的工作了。
豐富的實踐經驗讓他們意識到,很多事情,想的時候和做的時候完全不同。想總是簡單的,做卻永遠困難重重。這種經驗讓他們意識到,能夠明確的指出完成一個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怎麼做的王書輝有多麼厲害,能夠製定這一個個的環節並且最終讓這件事情走到一個明確的結果上去的王書輝有多麼厲害。
當然了,這樣的經驗,也讓他們更加的依賴王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