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混亂與平靜 1(1 / 2)

1627年八月,整個大明王朝的上層處於一片混亂之中。統治中國不過八年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像曆史上一樣,在北京死去了。隨之而來的是因為天啟皇帝無子,他的親弟弟信王朱由檢繼皇帝位。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雖然在臨終之際,對大明朝的政治非常精通的天啟皇帝把自己能夠雖然天天幹木匠活兒,但是卻能夠控製住大明朝政的秘訣教導給了下一任皇帝朱由檢(天啟臨終前對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但是新嫩的還不滿十八周歲的新皇帝朱由檢明顯有著自己的想法。

從後世人的角度來看,王書輝認為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倆相比較起來的話,木匠皇帝朱由校明顯比勤政皇帝朱由檢在政治上要聰明的多。

朱由校看起來好像天天不務正業的幹著木匠活兒,可是他和他的爺爺萬曆皇帝以及他的爺爺的爺爺嘉靖皇帝一樣,都是非常精通大明朝的政治的。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和天啟皇帝,他們三個人都非常明確的知道,當一個合格的大明朝的當家人,必須一手抓錢一手抓兵。

嘉靖皇帝重用宦官和錦衣衛,同時又用嚴嵩這個倒黴蛋當擋箭牌壓製文官,但是他一方麵緊緊的控製著大明朝的經濟大權,對戶部方麵緊抓不放,讓嚴世藩和鄢懋卿等一批搜刮有道的大臣幫助他在各地整理稅收。另一方麵他又支持胡宗憲在東南地區打擊倭寇,保證大明朝對外貿易通道的暢通。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嘉靖皇帝才能夠牢牢的掌控住大明朝的最高權力。後代有曆史學家認為,雖然在史書上留下了惡名,但是以旁係子孫登上皇帝位的嘉靖皇帝在對政權的把握上,幾乎可以和明太祖和明成祖比肩。

萬曆皇帝對於朝政的把握或許沒有他的祖父那麼厲害。萬曆早期,張居正、馮保和李太後組成政治同盟強大無比。萬曆皇帝在當時是比較無奈的。可是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並沒有廢除相當有效的一條鞭法,而且他重用宦官對大明朝的礦產進行國家專營,極大的充實了大明朝的財政收入。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充足的財政支持,萬曆三大征才得以實現。同樣是這樣的原因,在萬曆晚期,雖然明軍在遼東地區出現了極大的軍事失敗。但是明王朝對於東虜女真的優勢狀態還可以勉強的保持。

到了天啟皇帝這一代,雖然天啟皇帝在繼位之初錯誤性的重用了東林黨人,可是他很快就繼承了他的爺爺和他爺爺的爺爺的政治智慧,以重用魏忠賢作為有效手段,打擊和壓製了官僚集團的囂張氣焰,並派遣監稅太監,保證財政收入。

總結嘉靖、萬曆和天啟這三個明朝皇帝的政治經驗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無論是嘉靖、萬曆還是天啟,這三個皇帝繼位之初都麵臨著文官官僚集團勢力強大,危害國家利益的狀況。

嘉靖繼位之初麵臨的是楊廷和、毛澄等代表了文官官僚集團利益的前朝老臣。

萬曆皇帝繼位之初麵臨的是以權臣張居正為代表的文官官僚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