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繁榮的商品經濟,城鎮化水平可以宋代像媲美甚至超過宋代的明朝,她的市民文化是相當的豐富的。
在封建農業社會裏,市民文化的豐富,主要體現在曲藝作品的多樣性和普及性上。比如說,雖然地處西北邊鎮,曾經在延安衛當過兵的張獻忠就在衛城的茶館裏聽過說書。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作品,在大明朝的市民中,大部分人都聽過有關《三國演義》的評書。張獻忠在延安衛當兵的時候,聽到的唯一一段書,就是《三國演義》裏關於關羽的一小節故事。雖然已經過去有段時間了,可是張獻忠對於說書藝人形容關公的說法還是記憶猶新。
當時的說書藝人形容使用八十二斤大刀的關公,就像個威力驚人的史前巨獸一樣。據說那種小宇宙爆發狀態的關公輪著大刀的時候,那是“沾著即死,碰著則亡”的恐怖狀況。
作為一個武人,張獻忠對於關公大老爺那巨大的戰鬥力是相當的敬仰的。走上造反之路的他,有時候也想象過自己可以具有那種讓人“沾著即死,碰著則亡”的巨大武力。
然而不幸的是,一方麵可能是因為漢代的計量單位和明代不同的原因,另一方麵也因為張獻忠的身份地位,最多也就是能夠接觸到一些勉強能吃飽飯的土匪山賊,要不就是連飯都吃不飽,生活在生存邊緣的普通百姓。
別說漢代和明代的計量單位不同了,就是明代真有像關公那樣可以用八十二斤的大刀作為武器的人,按照張獻忠所處的社會階層,他也根本就見識不到。
所以,那種傳說中的“沾著即死,碰著則亡”的巨大武力,張獻忠還一直沒有機會見到。
直到今天。
火炮這個東西的發展,也是經過了實心炮彈、開花彈這些黑火藥作為******和爆炸藥的時代之後,發展到了******和爆炸藥都使用現代烈性乍藥的階段的。
在***和******被發明和廣泛使用之前,黑火藥炮彈的威力因為火藥加工技術的進步,確實也得到了長足的充分的發展。
可是當烈性乍藥被發明和應用之後,黑火藥炮彈的威力就變得非常的弱小了。
在1625年以前,因為還沒有能夠在本時空建立起合格的化工企業,複興軍一直停留在精加工黑火藥的時代。到1625年,苦味酸乍藥在複興黨工藝技術院兵工局的努力下仿製成功。在苦味酸乍藥被成功工業化生產之後,***乍藥的仿製和生產也在當年就實現了突破。
所以,在1627年,複興軍所有的大炮使用的就都是填裝了***的炮彈了。
和黑火藥鑄鐵炮彈不同,***鋼製炮彈的威力讓複興軍上下都非常的驚訝。和黑火藥鑄鐵炮彈比較起來,***鋼製炮彈的爆炸效果更好,殺傷範圍更大。而且因為使用了新的******,大炮的射程也更遠了。
這種殺傷效果驚人,最大射程可以達到六公裏的大炮,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的複興軍自己都感到驚訝,那麼對於張獻忠的這種冷兵器都配不全,連落後的青銅大炮長什麼樣都不知道的農民造反軍來說,複興軍的炮擊效果有多驚人,大家就可以想象了。
在愣住了半分鍾左右的時間之後,腦袋恢複功能的張獻忠的腦子裏,反反複複的充滿了那句“沾著即死,碰著則亡”的話。
複興軍西北第一軍團的想法很簡單。他們並不在乎在前麵的,作為炮灰的,剛剛有所動作的上萬流民。由木樁和鐵絲網組成的防線,在古代人眼裏可能有點弱不禁風,沒有堡壘城牆有防禦效果。可是事實上,這種由壕溝、鐵絲網組成的多層防線,古代人其實一丁點兒的辦法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