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經驗豐富的“老政工”馮新民在複興黨內的外號叫馮半仙。其實在王書輝在經驗總結會上發完言之後,馮新民就知道這些幹部心裏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了。所以當看到趙萬裏拿著香煙找到自己之後,馮新民表現的非常的淡定。
煙癮很大的馮新民早就把自己帶過來的配給煙給抽光了。作為一個老煙鬼,他迫不及待的拆開了趙萬裏拿來的香煙,自己先點上一根兒美美的吸了一口。過完了煙癮之後,馮新民才悠然的對趙萬裏說道:
“萬裏同誌,你別看我比你的年紀要小一歲,可是在九年前我就在老師身邊工作了。說來說去,還是我們這批人對於老師的想法最了解。”
趙萬裏雖然在思想上有想不通的地方,可是實事求是仍舊是他的基本原則,所以他承認馮新民說的是事實。
看到趙萬裏點了點頭,馮新民繼續說道:
“在老師身邊的時候,我記憶最深的事情就是,老師經常告訴我們,在工作中不要妄想追求那個最好的結果,能夠保證工作完成,做到能夠最低限度的保證工作不出現差錯就很不錯了。工作了這麼多年,我現在才覺得這話是真道理,硬道理。”
趙萬裏和馮新民的不同之處就在這裏。趙萬裏是個希望追求完美的人。然而問題是,不管他再怎麼想把工作做到最完美,可是現實卻冷酷無情的教育他,事物是不以人的意誌轉移的。隻要是工作,不管多麼簡單的工作,在執行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問題,那個完美的結果似乎永遠也達不到。
趙萬裏聽到了王書輝的實話感到思想上不舒服的原因就在這裏。他總覺得不管事情能不能做好,至少應該積極的去希望一個好的結果,而不是應該一開始就防範各種壞的結果可能會發生。
而王書輝老師似乎就像那種永遠也不放心學生的老師一樣,他不會用美好的結果來鼓動大家,反而總是使用一切手段,盡可能的製定各種各樣的工作手冊之類的東西來保證大家不犯錯誤。這種永遠也得不到信任的感覺,讓趙萬裏這樣的完美主義者非常的不舒服。
所以聽了馮新民的話之後,趙萬裏表現的不動聲色。
馮新民能夠理解趙萬裏的想法,畢竟他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可是馮新民也知道,自己能被王老師信任,能夠被王老師安排到重要崗位上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思想已經經過了這個不成熟的階段。
所以無論是從一個領導幹部的角度講,還是從一個前輩的角度講,馮新民還是希望自己的這個副手和學弟,這個在業務上很出色,在複興軍的曆次軍演中都成績優秀的趙萬裏能夠在思想上更加的進步。
馮新民語重心長的對趙萬裏說道:
“萬裏同誌啊,作為一個黨員,事物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這個概念你總是有的吧。王老師以前曾經說過一句話,‘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這話是什麼意思,這話就是告訴我們事物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我們隻能隨著事物的發展變化不斷的改變自己,發展自己,讓自己進步。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世界裏適應這個世界,做好相應的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