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二章、劉二慫的勞改生涯 2(1 / 2)

劉二慫本質上是個莊稼人。對於莊稼人來說,幹活這件事情本身沒什麼可怕的,但是給誰幹活這件事情就不同了。

早年間在榆林鎮的時候,劉二慫給前後兩個主家種地。頭一個老主家還算湊合,定的地租也不高,對這些軍戶也不算太壓榨。等到老主家死後他兒子當家之後,劉二慫就覺得自己那幾年幾乎是在地獄裏生活了。

所以,即使接受了自己要承擔勞役,給被人幹活的命運,劉二慫在進了勞改營之後還是忐忑不安的。直到在勞改營裏,洗了澡,領了衣服,分了房間,吃了飯之後,劉二慫才算是徹底的放下心來了。

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這句話劉二慫可能不知道,但是這個道理劉二慫卻是知道的。他沒養過豬。畢竟在這個時代裏,養豬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每個農家都有資格的。但是他卻知道養豬的道理。

當豬的下場可能並不會讓人歡喜,可是當豬的過程卻是非常幸福的。養豬的人目的確實是豬身上的肉不假,可是要不把豬養肥了養出肉來,養豬的人輕易是不會把豬殺掉的。

對於劉二慫這種在極端的環境下生存的封建農業社會裏的農民來說,可以像豬那樣活著是個幸福的事情,畢竟相比較一輩子三四十年生活著生存邊緣,最後病餓而死,遠不如像豬那樣腦滿腸肥的活幾年痛快。

劉二慫不知道複興黨是個什麼東西。複興黨沒有對他宣傳什麼,就是真的宣傳了,劉二慫也是不相信的。

可是他自己在勞改營裏接受的待遇,已經讓他明白了,這些叫複興軍的軍爺們肯定不是什麼正常的所在,給他們幹活,接受他們的治理,也不見得是個什麼好事情。給他們幹活肯定不會是個輕鬆的活計。

可是和大部分的流民不同,見多識廣具有思考能力的他也明白,複興軍大爺們往他們這群流民俘虜身上下了這麼大的本錢,那麼自己的性命肯定能保住了。

在劉二慫想來,在自己沒把這些複興軍花在自己身上錢賺回來之前,自己的生命安全肯定是有保障的。最多也就是活兒會累一點兒。可是自己不就是個幹活兒的人嗎。幹活有什麼啊。

劉二慫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把自己的境遇想的很凶險,這也沒什不正常的。

其實也就是因為劉二慫相比普通的流民經曆的東西更多,所以對於事情的反應速度更快一些。其他那近萬的流民們隻要給他們些時間,他們也會覺得複興黨的所作所為讓人覺得不合理。

畢竟千百年以來,從國家這個東西存在開始,作為被統治階級的老百姓,就開始接受統治階級的的剝削、壓迫和掠奪。對於這些流民來說,官府收他們的稅,征他們的糧,拉他們的丁,欺壓他們,侮辱他們,這些事情都是天經地義的。當官的,管事的,有錢的,有權的那些人從他們身上榨油水,強暴他們的妻子子女,扒他們的房子,要他們的命,這才是正常情況。

突然遇到複興黨這樣給他們吃給他們穿,讓他們吃上肉吃飽飯,穿新衣住新房,然後把幹活當成一種懲罰性措施的人和事情的時候,他們必然的會感到無所適從的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