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慫在他所在的班裏是個沉默寡言的人。
一個人沉默寡言,每天還因為想著心事總是皺著眉頭,這樣的人會被別人當成是個固執的家夥。
劉二慫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種性情固執不合群的人。他現在之所以表現的沉默寡言,那是希望自己能夠用這種辦法保持自己的低調。
複興黨在安排分配勞改人員的時候,是按照年齡段進行打亂分配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再加上劉二慫本來在當小頭目的時候,就對手底下的流民非常的溫和體貼,所以他才能一直以來都沒暴露出自己的身份。
在榆林鎮活了一輩子,在邊關戰場上折騰了四五年,劉二慫早就積累了深厚的戰場經驗。他在張獻忠的隊伍裏,之所以對自己手下的流民非常溫和關心,那完全是因為劉二慫在戰場上總結出了一套經驗。
他知道作為基層的軍官一個小頭目,其實在戰場上的生存率是很低的。能不能在刀光劍影裏保留下來一條性命,那完全是需要依靠自己的部下的。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劉二慫才對自己的手下比較好,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才沒有像其他被人揪出來的那些小頭目一樣,被自己的手下舉報。
不過劉二慫搞不清楚複興黨的路數,看到過去在張獻忠的隊伍裏當過頭目的人很多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出於怕被牽連的恐懼,所以他才極盡全力的在勞改營裏隱藏自己的身份。
王書輝和本班的勞改人員談話的時候,劉二慫就坐在角落裏。雖然他表現的好像並不怎麼積極和熱絡,可是他還是豎著耳朵,仔仔細細的聽著王大個子這個複興黨的人和大家聊天。
聽了王書輝說的“複興黨和老百姓一條心”,劉二慫不知道怎麼回事,心裏麵突然竄出一股邪火來。即使他知道自己應該老老實實的低調從事隱藏身份,可是這股邪火還是直衝他的大腦,讓他冷哼了一聲。
複興黨的勞改營就在軍營旁邊不遠的地方。因為複興軍的西北第一軍團的駐地在西平鎮,而且西平鎮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很可能會成為複興軍的一個軍事基地,所以勞改營的建設完全是按照標準軍營的形式建設的。
畢竟,即使這批勞改人員在服役結束後可能不會再在這裏生活了,可是這個一萬人規模的營地,仍舊可以用作其他的用途。
因為這樣的原因,勞改營的營房建設就不是那種使用標準的鐵架和木板的臨時性的板房,而是實實在在的紅磚紅瓦的磚瓦房。
和八十個人聊天交流,肯定不能在宿舍裏了。所以王書輝在和大家講話的時候,是在勞改營的第三食堂裏。
在食堂這樣寬闊的地方,原本八十個人裏的一個人發出什麼聲音是不怎麼顯眼的。但是劉二慫身邊有個叫做李大嘴的家夥。這個小子是個嘴快好事兒的家夥,他聽到劉二慫的冷哼聲之後立即嚷嚷了起來:
“劉二慫,你不相信王先生說的話嗎!”
語言這個東西很有意思。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形式說出來就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說這句“你不相信王先生說的話嗎”。如果用平常的語氣,小聲的用疑問的形式問出來,那就是李大嘴在問劉二慫對王書輝說的話是怎麼想的。
但是同樣的這句“你不相信王先生說的話嗎”,如果是不正常的語氣,大聲的用反問的語氣嚷嚷出來的話,那就是李大嘴在質問劉二慫為什麼不相信王書輝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