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四章、炮擊金州衛 6(1 / 2)

複興黨海軍第一艦隊副總指揮、艦隊司令徐遠誌是漁民家庭出身。別看這個年輕人隻有二十二歲,但他是王書輝的第一批弟子。他就是當年枝江王府別園不遠處的長江邊上的那個獵戶和漁民混合聚居的小村子裏的孩子。

在封建農業時代裏當個漁民並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別看和普通的農民比較起來,漁民們好像不用受地主的高額地租以及高利貸的盤剝,可是他們照樣要受到漁霸這種存在的剝削和壓迫。

徐遠誌十歲就開始和自己的老父親一起在長江邊上打漁。那個時候他就知道,打漁這件工作有多艱難了。因為生產力水平的限製,在古代打漁也不是說水裏有很多魚就能隨便打的上來的。沒有相應的保鮮手段,沒有健康的市場秩序,徐遠誌和他的老父親辛辛苦苦從長江邊上打上來的魚除了自己吃掉以外,不是爛掉,就是用非常低的價格被枝江縣的漁霸收走。

相比起那些租種土地為生的佃戶們,漁民的生活實際上更加的艱難。畢竟相比較種地來說,在長江上打漁這個工作,是隨時隨地都有喪命的可能的。

徐遠誌十三歲的時候,王書輝把他所在的整個村子都控製了起來。他的父親成了複興黨罐頭廠裏的一個工人,他的母親在複興黨的食堂裏上班。他自己則成了王書輝的弟子。

從1619年到1624年,徐遠誌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漁家少年,飛速的成長為一個接受了全麵教育的複興軍戰士。到1625年,他已經完成了複興黨海軍學校裏的教育,全麵通過了思想政治、專業技能和軍事技能的考核,成了複興黨海軍的一員。

從小蒸汽船到大明輪船,從飛剪帆船到混合動力軍艦,徐遠誌在複興黨長江艦隊裏迅速成長,最終脫穎而出,被複興黨********任命為第一艦隊的副總指揮、艦隊司令。

在這九年的時間裏,徐遠誌吃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累,隻有他自己才知道。

在王書輝眼裏,徐遠誌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幹部。至少在思想領域裏,這個年輕人雖然能把複興黨的政治理論掌握的很好,但是他知道徐遠誌是個思想很激進的人。正常情況下,他這樣的年輕人必須要在基層積累足夠的經驗之後才能走上領導崗位。不過,在海軍這樣技術性很強的兵種裏,專業技能在職務分配上的分量要更重一些。而徐遠誌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非常的出類拔萃。

在完全采用新技術的複興海軍裏,像徐遠誌這樣的沒有到地方和基層接受過鍛煉的年輕人非常多。

所以,在幹部的配備上,王書輝專門挑選了一批比較老成,工作經驗豐富,思想比較成熟的政工幹部,在第一艦隊裏擔任各級教導員和政委。現年二十七歲的艦隊總指揮、政委武宏傑就是這批政工幹部的代表。

對於濟州島的炮擊行動,陸軍出身的武宏傑心裏其實並不怎麼讚同。

可是政工幹部不能幹擾軍事指揮,這是複興軍內的鐵律。在這種製度下,武宏傑就是不同意徐遠誌的決定,他也不能公然的幹涉徐遠誌的指揮。

不過在登陸行動完成之後,武宏傑還是專門找到了徐遠誌和他交流想法。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