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在山東 8(1 / 2)

對於孔有德來說,所謂虛實的問題根本就不用探。東江鎮這邊“虛”的厲害,複興商社那邊“實”的嚇人。

當初大炮一響,孔有德就知道自家惹禍了。光是聽動靜看效果,孔有德就知道人家那個所謂的複興商社,肯定就是東南沿海世家裏的那種數一數二的勢力。畢竟過去的時候,東江鎮方麵和江南那邊的海商世家還是有過接觸的。

後世有些曆史研究者認為東江鎮隻會向朝廷要錢,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要挾和鉗製朝廷。不過問題在於,如果僅僅是為了毛文龍麾下那兩萬多人的正規軍要錢要餉的話,東江鎮方麵的所作所為確實是驕橫跋扈的無賴行為。可是東江鎮治下可不僅僅就是那兩萬多的正規軍。東江鎮在遼東南地區折騰了這麼多年,治下可是正經的有十來萬的遼東南的難民在的。

除了毛文龍的兩萬多正規軍,單憑東江鎮的那點耕地,在小冰河氣候的影響下,根本就不足以養活十多萬的難民。更大的問題在於,朝廷撥過來的銀子確實不算少,可是光有銀子沒有物資,拿著成千上萬的銀子,不能吃不能穿的,除了進一步的造成東江鎮勢力範圍內的白銀貶值之外,對於民生問題並沒有什麼幫助。

而且就說這個銀子吧,在封建社會這樣的體製下,在地方軍閥的這種性質下,東江鎮的銀子也不是毛文龍一個人說的算的。除了有百分之三十乃至四五十的朝廷撥款在撥到東江鎮之前,就要被兵部和登萊巡撫的各級衙門“飄沒”掉以外,拿到銀子的毛文龍也不能直接對這些銀子做主。他還得把這些銀子分潤給東江鎮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員們。

這麼一來,本來對於十幾萬人就非常捉襟見肘的資金,落實到具體的下麵的普通士兵和難民的時候,基本上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很多時候,東江鎮方麵還是要靠壟斷朝鮮方麵的人參貂皮等各種特產的貿易的方式,才能賺點錢維持生活物資的供給。

在這種大環境下,東江鎮的普通士兵破衣爛衫麵黃肌瘦的猶如流民乞丐一般,就容易理解了。

話說回來了,東江鎮這邊倒不是沒有銀子,關鍵是這些銀子一方麵是掌握在以毛文龍為首的一群東江鎮的軍官手裏,另一方麵是,因為物資的貧乏,白銀在東江鎮這邊嚴重的貶值。

在內地糧價因為湖廣方麵的複興黨采取的隻進不出的政策的影響下,江南地區的糧價已經達到十二兩銀子一石。而在東江鎮這邊,三十兩銀子一石的糧食,一般人都買不到。就是真買到了,裏麵至少也有三分之一的沙子。

所以當武宏傑提出複興商社是“仰慕”毛大人為國抗虜的高尚行為,所以為了表達敬意,願意免費的向東江鎮提供成衣(複興黨服裝廠批量生產的明代樣式棉甲)一千百件,長矛一千杆,鋼弩一千架,板甲五百領,糧磚兩千斤的時候。都督府內的東江鎮大小官員就選擇性的遺忘了複興商社的商船將二十艘東江戰船送進海底的事情,開始和複興商社的“大掌櫃”武宏傑和顏悅色起來了。

其實在明朝末年這個環境裏,官和商是不分家的。在朝廷上層裏,不管是所謂的晉黨還是楚黨,或者是一直吵吵著讓皇帝不要與民爭利的東林黨,他們一方麵是大地主的同時,也都是各地的大商人。

在明王朝的軍隊體係裏,九邊的各級軍官們參與生意經營買賣的事情也都相當的普遍。就以範永鬥王登庫等山西商人為例吧。他們如果不是和邊關的軍官們勾結在一起的話,也不可能順順利利的就能和後金女真方麵做起糧食、鐵器、食鹽、布匹、軍事情報等等各種資敵賣國的買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