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七章、光複遼南 11(1 / 2)

從後世人的角度看,在原本的曆史上能夠打進中原,建立起一個維持中國統治將近三百年左右封建王朝的後金女真,還是有點了不起的。

八旗製度這種兵民一體的製度肯定有它的可取之處。

不過這麼說的原因,倒不是說八旗製度真的是什麼先進的,高明的製度,而是說這種水平的製度和後金女真這個政權的實際情況相符合。

對於王書輝來說,八旗製度的存在的意義,隻是有利於他研究和總結後金女真政權真正具有作戰能力的核心人口的數量。按照每旗二十五個牛錄,每個牛錄三百人的數量計算的話,後金女真政權的總人口應該是一個60000這個數字的倍數。

因為八旗製度是一種兵民合一的製度,這就說明後金女真整個民族中能夠承擔作戰任務的十五歲以上到五十歲以下的青壯年男性在六萬人左右。這個數字隻會多不會少。六萬人左右的青壯年也就意味著後金女真人的總人數不超過十八萬人左右。

這麼看來,隻用六萬人左右的兵力,驅使著大量的蒙古人和漢奸就打敗了農民造反軍和明王朝政府軍,最終取得全中國的統治權的後金女真,還真是挺有一套的。

後金女真方麵當然挺有一套的。雖然這一套並不是什麼高明的東西,雖然這一套隻是讓後金女真在明朝末年的比爛大賽中獲勝而已,但是至少可以說,後金女真不像後世那種極端的民族主義者認為的那麼不堪。

就以鑲藍旗派駐遼南管領兩城的甲喇額真嶽察·阿克敦來說吧,他本身的軍事才能和戰場感覺就非常的好。

在第一時間裏看到複興軍遼南第一軍團第六營第二連設置好的陣地的時候,阿克敦的第一感覺就是自己好像中埋伏了。雖然複興軍的陣地和他想象的那種埋伏不同,但是毫不知情的就撞上一個一看就是事先設置好的奇怪防禦陣地,對於阿克敦來說,這就是中了埋伏。

在軍事鬥爭中,中埋伏這種事情,除非是設埋伏的軍事指揮人員是那種癡呆捏傻紙上談兵的蠢蛋,一般情況下都是被埋伏的那一方必然的處於一種嚴重劣勢之中。所以說,遇到了埋伏想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然後死命衝鋒的家夥,肯定是那種腦袋裏缺了根弦的蠢蛋。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指遭遇戰。遭遇戰是那種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情況。埋伏就不同了,對於埋伏的一方來說,他們肯定做好了各方麵的準備。而對於被埋伏的那一方來說,他們肯定要麵對各種的劣勢。

所以阿克敦突然發現對麵的鐵絲網和矮牆組成的陣地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覺得自己應該立即帶領部下撤退。

阿克敦的想法一點沒錯。雖然他不知道對於複興軍來說隻要敵人不超過自己的三倍,對於複興軍就是他們處於兵力優勢之中的事情,但是憑借著幾十年的戰場經驗,阿克敦對好整以暇的等待著自己的遼南第一軍團第六營第二連的感覺相當的不好。

看到那個由矮牆和鐵絲網組成的臨時性防禦陣地,阿克敦下意識的就覺得這套看起來很古怪的東西好像很厲害。

遼南第一軍團第六營第二連連長褚玉生在複興軍裏屬於那種比較特殊的人物。用王書輝的話來講就是“在部隊這群木頭人裏麵,玉生同誌屬於那種難得的有靈性的人物。”

和那些隻知道一板一眼的執行命令,像個機器人那樣一絲不苟的按照操典和手冊行軍打仗的,王書輝通過工業化手段批量化灌輸教育出來的指揮員不同,褚玉生可以非常靈活的采用多種多樣的甚至不少就是他原創出來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