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心主義的民族性觀點來看,中華民族,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講究尊嚴的民族和人了。
從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杜月笙說的“做人就是吃三碗麵,體麵,場麵,情麵。”就可以看得出來,尊嚴,或者說麵子,對於中國人至關重要。
不過上麵這些話對於複興黨人來說都是廢話。複興黨人不管是不是馬老人家的信徒,是不是毛老人家的信徒,最基本的,他們至少都是純粹的唯物主義的信奉者。
唯物主義者堅持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中華民族、中國人即使是真有講麵子重尊嚴的民族性,那也是大家的物質資料充分,可以吃飽喝足之後才會開始重尊嚴講麵子的。
對於絕大部分都出身流民和難民的複興黨員來說,在沒東西可吃,真正的字麵意思上的“易子而食”的情況下,人類所謂的道德早就已經徹底的崩潰了。“人不能吃人”的人類底線都維持不住,麵子那個東西,尊嚴這個東西,能吃嗎?
不過複興黨的這些唯物主義者是講究實事求是的。在物質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大家喜歡講麵子,注重尊嚴,這是一個現實存在的事實。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正是因為對於這個現實的充分認識,朱湖農場黨委書記楚思衛才會在黨委會議上說出“對要麵子的人就要剝他的麵子,對講排場的人就要砸他的排場,反封建必須要爭鋒相對。”這種很有針對性的話,並堅決的把遊街示眾這種侮辱性的懲罰加進懲罰條例裏的。
就在十來年前,在魏老三還是個讀過五六年私塾,家裏有二十畝好田的自耕農的時候,他還是個相當要尊嚴講麵子的年輕人。
家就住在淮洲府城外魏家莊的魏老三,當時還不叫魏老三。任何一個見到這個總是穿著幹淨的衣衫,頭發整理的一絲不苟,對大家很有禮貌的年輕人,都會笑嗬嗬的稱他一句魏三郎。
能寫會算,在魏大老爺家當倉房管事,家裏還有田地的魏三郎是莊子裏的女娘們追逐的對象。在魏家莊的年輕人裏,魏三郎是最有麵子的。
如果土地兼並不會進一步的激烈化;如果魏大老爺真的像他宣稱的那樣是個慈善家;如果沒有倒黴的生在這個小冰河氣候全麵爆發的年代;如果沒有那一場大水,如果沒有發生這上麵無數的如果,魏三郎可能一直會是魏三郎。
魏三郎可能會變成魏三爺。甚至如果發生什麼匪夷所思的情況,他的孩子有幾個出挑的能夠考上功名的話,魏三郎甚至也有變成魏三太爺的可能。但是,如果的事情全都不僅僅是如果,這些如果都發生了。
就這樣,一場大水,讓原本家裏有著二十畝上好的水田,能在大地主家掙工資,娶了莊子上最漂亮的女人做老婆的魏三郎,最終變成了魏老三。
在朝廷對國家的治理能力全麵衰退,土地兼並越演越烈的大環境下,在1624年發生在淮洲府地區的那場突如其來的大洪水麵前,像淮安府受災的大部分地區一樣,魏家莊隻有物資儲備充分,各種準備充足,房屋院牆堅固的大地主魏大老爺一家幸存了下來。
魏三郎和他的老婆孩子就這樣一起成了淮州地區的難民潮中的一員。
隻剩下一條命的魏三郎一家還真是非常的幸運的。他們在隨著難民潮向南遷移的過程中遇到了複興黨的一個難民收攏小隊。幸運的魏三郎雖然在成為難民的三四個月裏已經落魄成了魏老三,但是他的老婆和十一歲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幸存了下來,全家人從此一起成了複興黨治下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