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外衣,端著搪瓷茶杯,看著報紙。對於黃湖農場的人民總代表周玉興來說,這就是他所知道的最有派頭的樣子了。
從場部回到家裏,周玉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享受這個派頭給自己帶來的滿足感。
端著老婆給自己準備好的半熱不熱的茶水小口的抿著,披著外衣盤腿坐在床邊上,看著昨天的《農業日報》,每天裏的這一時刻,是周玉興最滿足最舒服最愜意的時刻了。
周玉興今年46歲。他是黃湖農場罐頭廠的會計。他的老伴範秀蘭是黃湖農場飼料廠的工人。
當然了,和新中國的大部分婦女一樣,過去的範秀蘭一直都隻有一個非常模糊的周範氏的名字。還是在黃湖農場建立之後,因為戶口登記和辦理身份證的需要,周範氏才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起了範秀蘭這個名字的。
一般情況下,飼料廠的同事要是喊範秀蘭這個名字,哪怕是發工資的時候,範秀蘭也會有三五分鍾才能反應過來這是在叫自己。可是一旦大家喊出周範氏或者周家大娘的時候,範秀蘭卻能在第一時間回應。
就像所有的人都需要適應完全不同以往的新生活一樣,周家大娘也需要對自己的名字有個適應的過程。
不過同樣的事情,好像對周玉興並不是問題。這個四十六歲的中老(在這個時代來說)年人好像有種處變不驚的特質。
當初複興軍衝進固始縣的劉家大院兒的時候,幾乎劉家大院兒裏所有的人都好像遭遇了世界末日一樣惶恐和絕望。隻有在劉老爺家擔任賬房的周玉興,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抱頭鼠竄或者絕望的哭號。
他在一片混亂中認認真真的整理好了固始縣第一大戶劉老爺家的所有賬冊。當複興軍的幹部進了房間那一刻,看到的是十七本字跡整潔,出入明確的賬本。
麵對刺刀閃亮氣勢如虹的複興軍,周玉興也沒有表現出慌亂和絕望來。他用一口河南口音極重的鳳陽官話,吐字清晰的向複興軍的幹部介紹了自己的身份。
在複興軍幹部的要求下,周玉興神色平靜的幫助複興軍指認了整個劉家大院兒裏的所有人。
當事後的時候,複興軍幹部核對完了周玉興提供的賬冊,確定了他指認的所有人員,又通過群眾的報告確定了周玉興和劉家大院兒裏的所有管家管事都不同,絲毫沒有仗勢欺人的狗腿子行徑,完全是在劉家大院兒裏靠本事吃飯的被雇傭人員之後,複興軍的幹部也對周玉興的表現歎為觀止了。
直到經過了四天的時間對劉家大院兒的所有問題都處理完了之後,周玉興才波瀾不驚的告訴一直和他在一起工作的複興軍幹部,他的四個兒子,都在複興軍的手下工作。
兩年前的時候汝寧府遭遇大災,還是在作為一家之主的周玉興本人的要求下,他的老伴兒和他的四個兒子才一起從固始縣逃到了南陽府投了複興黨的。
不得不承認,當複興軍的幹部從老神在在的周玉興手裏接過他的長子,南陽地區物資儲備局幹部周大勇的信件和南陽物資儲備局開出的證明的時候,在那一瞬間,他都有點覺得這個老頭子真的有那麼一點兒評書裏說的料事如神處變不驚的諸葛孔明的味道了。
用那個複興軍幹部的話講,老周同誌的那份淡定,真是不少複興黨的幹部都不具備的素質呢。
見識廣,眼光準,這說的就是現年四十六歲的黃湖農場罐頭廠會計周玉興。早在複興黨開到信陽地區以前,憑借著口耳相傳的消息,周玉興就判斷複興黨是個可以依靠的勢力。
在進入新組建的黃湖農場工作以後,老周同誌勇於進取,用了一年的時間,憑借著在數學和文字上的基礎,先是通過了同等學力考試獲得了小學文憑,之後又通過了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獲得了初等會計證書。
在總人數三萬四千人的黃湖農場裏麵,老周同誌周玉興,絕對是個不輸給年輕人上進心的要求進步的好同誌。
正是因為他見識廣,眼光準,有學問,有能力,所以在1634年黃湖農場四個分場、七家場辦企業三萬四千人中進行的人民代表選舉中,他才高票當選的了黃湖農場人民代表委員會總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