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章、中倭新關係 3(1 / 3)

井伊直孝在天津呆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一個月的時間,頭半個月他是在天津市的檢疫中心度過的,後半個月他則是在天津市東遊西逛無所事事。

不是井伊直孝不想盡快的和中國進行外交談判,而是中國方麵現在缺乏和倭國方麵談判的意願。

雖然王書輝在理論層麵上看待中倭之間的關係,但是以陳封為首的政府方麵很快就對王書輝的觀點進行了基於自己立場的理解。

在新中國建立的這四年多的時間裏,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複興黨是一個非常新嫩非常幼稚的工業組織,但是複興黨畢竟是個近現代化的工業組織。這個以推動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建立工業中國為核心理念的組織獲得了領導中國的權力,掌握了中國絕大部分領土、資源和人口之後,在將近十年的工業化積累下,立刻就爆發出了巨大的力量。

截止到1637年年末為止,通過企業複製的方式,新中國的鋼鐵產量從1625年幾個根據地的一百二十多萬噸,爆發到六百多萬噸。煤炭開采量,因為中國的主要煤炭產地在建國後都被複興黨所控製,從1625年的兩百多萬噸,爆發到了八百多萬噸。

通過不到五年的時間,複興黨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就已經基本完成。一百七十多個國家重點項目順利建成。

三十二條鐵路,兩座黃河大橋,以及全國範圍內的主幹公路在複興黨領導的幾百萬生產建設兵的努力下建設完成。六家拖拉機廠和三家汽車廠順利投產。

在重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特別是在複興黨機械製造業爆發式發展的推動下,全國各種國營和私營的輕工企業蜂擁而起。

以五小工業為基礎的地方工業體係,在複興黨地方組織的主持下在全國各地區基本建立了起來。地方五小工業和國家重點工業項目幾乎是同時建設,交相輝映。

在工業化全麵發展的同時,複興黨大力推動全國各地區的農業發展。在嚴密的軍事化模式下,全國各地區的農業生產大部分進入到了工業化、現代化的大農業生產階段。

隨著大量國有農場的建成,被不斷抽取人力資源的農業生產條件較差的人民公社和小農生產大量的被消滅。到1637年年末,新中國4千多萬噸的糧食總產量中,百分之九十八的糧食產量,是由全部使用柴油和蒸汽動力的農業機械,優質良種,農藥和化肥進行大農業生產的國營農場生產的。

可以說,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間的全國工農業生產體係,就被複興黨生拉硬拽的建立了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巨大生產力,每天都有大量的工業品被生產和堆積起來的中國麵臨的首要問題,已經不再是怎麼樣進一步的提高產量的問題了,而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怎麼樣有效的消化這些大量的被生產出來的工農業產品的問題。

雖然現在複興黨領導的中國每天都在投入建設各種大型的國家級工程項目,每天都在消耗著海量的工農業產品,但是對於複興黨政府來說,給那些仍舊在不停的積壓的產品找銷路才是他們目前最主要的問題。

畢竟就是對於王書輝本人來說,誰也沒想到生產力快速發展的新中國能夠爆發出這樣巨大的力量來。

所以說,目前的中國和完成了第一工業革命的英國遭遇的問題的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支持。

不同之處在於,當時完成了工業化的英國因為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的原因,麵對的是相對過剩的問題。而提早幾百年完成了初步工業化的中國,因為生產力水平比當時的英國高,生產關係比當時的英國先進,麵對則是一個真正過剩的問題。

隻不過因為目前的複興黨政府還處於比較懵懂和稚嫩的階段,還沒有完全的掌握通過計劃的手段有效的消化這樣巨大生產力的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兩者的相同之處就在於,都要麵對一個怎樣把過剩的產品投入到世界市場中去的問題。

17世紀的世界還不是19世紀的世界。十七世紀的複興黨政府也不是19世紀的英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