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章、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1 / 3)

幕府軍和中華忠勇軍的這場戰鬥,怎麼說呢?隻能說整場戰鬥的觀賞性很強。

當然了,這個觀賞性很強,是針對在旁邊壓陣觀摩的複興軍海軍陸戰隊的那兩千名官兵而言的。

對於這場戰鬥的雙方,那五萬幕府軍和那一萬八千名中華忠勇軍來說,這是一場真正的戰爭,而真正的戰爭對於戰爭雙方的士兵們來說,從來就沒有觀賞性這種東西存在的。

從這場戰鬥來說的話,雙方的實力差距是非常的明顯的。

幕府軍雖然有德川幕府從各地征募而來的五萬多士兵,但是其中起主幹作用的高級武士也隻有兩三千名。這些人可是正經八百的是目前這個時代裏,整個倭國最強大的戰鬥力。他們都是那種常年進行武藝修行的職業武士。

和那幾萬農民出身的足輕不同,這些武士們單拿出來的話,單純的比拚武藝,來自南九州農村的那些中華忠勇軍的戰士們,肯定都不是對手。

要知道,這些人雖然算得上是複興軍精挑細選出來的,但是在接受正式軍事訓練之前,一年多前的他們還是一幫子吃不飽飯,每天都拿著鋤頭往土地上使勁的封建時代的農民呢。

就是接受了一年多的軍事訓練,他們能夠做到的事情,也不過就是按照訓練的內容,聽懂基層軍官的中文口令,然後做出相應的戰術動作而已。

實際上,如果不是親眼看到複興黨的海軍摧枯拉朽的就把剛剛在海灘上的那幾千幕府軍輕鬆的“洗地掃清”了的話,這些第一次上戰場的人,腿肚子還都轉著筋呢。

而且雖然說人上一萬沒邊沒沿,但是自己這方隻有一萬八千人,對方有五六萬人,這些基本的信息他們還都是知道的。一想到對方的人數比己方的要多,這些人心裏都是直哆嗦的。

當然了,複興軍對中華忠勇軍一年多的訓練不是沒有作用的。這一年多軍事訓練最大的作用就是,複興軍沒有用那種國內正常的軍事訓練方式,而是用一種“三賓的給”的辦法,使用學會了基礎中文的中華忠勇軍基層士官,采取最粗暴的體罰和餓飯的方式對他們進行的訓練。

所以,這些人在一年多的軍事訓練中已經對基層軍官的口令產生了條件反射了。在嚴苛的訓練下,哪怕就是他們心裏再怎麼害怕,他們的身體也會對口令進行反應。化用後世的那句“口嫌體正直”來說的話,這些士兵是一種“心嫌體不正直”的情況。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在戰場上的舉動,完全是一種巴甫洛夫式的反應。

不過呢,中華忠勇軍的這些南九州出身的戰場初哥,之所以會對幕府軍感到恐懼,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的基礎文化水平還比較低,還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和對麵的幕府軍之間的巨大差異。

以中華忠勇軍的一個連長秦十四為例,這個已經獲得了中華帝國正式國籍的中華忠勇軍中級軍官,因為學習成績優異,掌握了大量的文化知識。在接受中級軍官班的課程培訓的時候,秦十四同誌就已經非常清楚的知道了,中華忠勇軍使用的武器是多麼的先進了。

正是因為對自己的武器有著理性的認識,所以站在隊列前麵指揮部隊前進的秦十四才會雖然也是和大家一樣都是第一次上戰場,但是內心卻非常的平靜。

中華忠勇軍用的武器在這個時代來說,是僅次於中華人民複興軍的世界第二先進的武器。

他們使用的是複興軍當年使用過的第二代武器,也就是複興二係類。

所謂複興二係列,指的是複興軍那批第二代的武器。也就是以夏塞波步槍為藍本的,經過改進後的使用單發銅殼子彈的村田式步槍;手榴彈;以及格魯森57毫米的野炮。

不過和當年複興軍采用先進戰術不同,因為考慮到這些中華忠勇軍戰士的接受能力的問題,整個中華忠勇軍采用的是最簡單的線式戰術。

不管中華忠勇軍的武器比中華帝國的正規國防力量中華人民複興軍的常規裝備要落後多少(複興軍現在使用的是連發的莫辛甘納步槍、馬克沁水冷機槍、火箭筒、從75毫米到150毫米口徑的,采用液體彈簧製退複進形式的各種先進火炮),但是他們在這場戰爭中的對手,卻是隻裝備了少量被稱之為鐵炮的各種輕重型火繩槍的,主要兵器和作戰思路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幕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