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陳默,並在朱棣上殿之前將他帶到了奉天殿內。
半個月前的陳默還隻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卒。
可是如今的奉天殿上,卻已經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奉天殿雕梁畫棟,氣勢恢宏,文武百官身穿朝服,手持護板,站於兩側。
整座大殿之上除去穿著袞龍袍的朱高熾外,就隻有陳默的衣著與身邊的文武百官格格不入。
不過今天能夠站在這大殿之上的全都是朱棣的心腹重臣。
他們個個手握重權,地位尊崇,自然不會將這些許小事放在心上。
王景弘率先上殿,站在龍椅前高呼了一聲:“陛下到!”
王景弘一聲高呼,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紛紛撩起衣袍,跪倒在地,同時口中山呼:“參見陛下!”
在幾名太監的陪同之下,身穿明黃色龍袍的朱棣緩緩走到了堂中。
他頭戴冕旒冠,身穿赭黃袍,馬上天子的氣度顯露無疑。
“眾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朱棣端坐在龍椅之上,心中難掩喜悅之情。
對於這個高高在上的龍椅,他的心中早已無數次憧憬,幻想。
在他的示意之下,王景宏展開聖旨宣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祖崩殂,歸於五行,傳位於孫,乃曰建文……”
聖旨洋洋灑灑三百餘字,王景弘宣讀了近半刻鍾的時間。
在此期間,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無一人敢發出聲音。
站在堂下的朱高熾早已經看過這份登基詔書,所以他的表現並不明顯。
反觀站在他身邊的朱高煦,朱高燧兩兄,此時卻是臉色鐵青,同時暗暗攥緊了拳頭。
他們雖然不知道這聖旨乃是陳默所寫,但卻都將一切罪責歸咎到了方孝孺的頭上。
宣讀完了聖旨以後,王景弘再次退回到朱棣的身邊。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此時都將頭壓的老底,似乎生怕朱棣會看到他們的麵部表情。
朱棣從龍椅上緩緩起身,並以一種睥睨的姿態關顧下方眾人:“各位臣工,我想你們對於這份登基詔書,心中應該都有些不解吧?”
“你們可能會認為這普天同慶的大喜之日,朕提及見聞之事,可能頗有些晦氣。”
“但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朕既然已經坐下此事,那就不怕天下百姓評說!”
“自今日始,天下百姓不必再對建文二字諱莫如深,我大明沒有文字獄,也沒有怕受千夫所指的昏庸帝王,另外不妨告訴各位,為朕草擬這封登基詔書的,就是方孝孺之徒,陳默陳子秋!”
朱棣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的目光頓時全都投到了陳默的身上。
陳默在這一刻仿佛成為了奉天殿上的焦點。
但他仍舊如標槍一般,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享受著眾人目光的洗禮。
“陳子秋師承於方孝孺,性格如他老師一般剛強,敢於直言納諫,不會受人唆使,更改意願,我大明文士若皆能如此,何愁天下不興!”
“陛下明鑒!”
朝堂上的各位官員口呼明鑒,而這一呼百應的感覺也著實是讓朱棣的心中暗爽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