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爭故技重施,三炮轟平了多田駿的師團部。不僅解了圍攻根據地的危機,同時他也獲得了大量積分。
而田代皖一郎和香月清司的死和他就沒什麼關係了。
是他命令王剩帶人幹的,而香月清司更是被王剩用狙擊槍直接擊斃。
為了擊殺香月清司,王剩愣是在天津大教堂的樓頂趴了一天一夜,這才找到機會。
其實安大爭轟殺多田駿也屬於是無奈之舉,
日軍四路大軍,雖然不斷的被獨立縱隊的襲擾,但是依舊沒有能夠成功阻止日軍一步步向著根據地核心腹地挺進。
甚至他們一個小分隊已經潛伏到了指揮部不足五公裏處。
要不是被附近村的民兵發現,並且冒死開槍預警,他們還真有可能會伏擊成功。
雖然最後打退了這小股日軍,但是根據地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這股小分隊一路上為了掩蓋行蹤,殺死了所有他們遇到的百姓。
而在抵擋這股小分隊,掩護指揮部撤離的戰鬥中,整個警衛營幾乎損傷一半。
就連楊政委都在撤離時中槍受傷,所幸隻是打中了胳膊,沒什麼大礙。
而四路大軍也距離根據地核心腹地不足二十公裏。
在最後關頭,各路的部隊不得不聚集在一起,阻擊鬼子的瘋狂進攻。
麵對數倍於己的敵軍,各團戰士們死戰不退。就連一直沒有參戰的空軍部大隊,戰車大隊,防空大隊也全部上了戰場。
而就在這個岌岌可危的時候,安大爭才做出了這個堪稱釜底抽薪的大膽行動。
他駕駛飛機,利用係統可以識別日本人的功能,成功在空中鎖定日軍師團部。
三顆重磅炸彈直接投在了日軍師團部的指揮部頭頂。
多田駿老鬼子估計連收屍都省了,直接就幫他連骨灰都一起給揚了。
這才讓四路日本大軍撤退回了宣化。
尤其是德島聯隊,因為他們貪功冒進,又缺少補給,差點全軍覆沒。僅有不到1000人逃回宣化。
是四路進攻的日軍部隊中唯一被我軍打退的一路。
而第11師團經此一戰,傷亡率達到驚人的七成,超過五成死亡。加上師團長陣亡,不得不撤回日本本州島重新整編。
他們也是日軍17個常備師團中繼第6師團之後第二個被徹底打殘的師團。
而整個冀北抗日根據地在此戰中死傷軍民也超過6000人。其中包括來不及撤離的2000多百姓慘遭日軍殺害。
不光如此,我軍的彈藥也幾乎消耗一空,戰後,我軍剩餘彈藥人均不足五發,炮彈不足200發。
最後的阻擊戰時,不少戰士子彈都打光了,不得不和日軍展開數次慘烈的白刃戰。
而囤積的藥品,紗布更是消耗一空,很多原本能夠救援回來的戰士白白犧牲在病床上。
另外,根據地範圍內數十個村莊被日軍焚燒一空。
根據地遭受了成立以來最大的損傷,讓各級指戰員心疼的直抽抽。
要不是安大爭炸掉了日軍師團部,讓他及時回了一波血。估計損傷還會更上一層樓。
而好處就是,此戰讓更多國民意識到了日軍的殘忍,紛紛踴躍報名參軍。
使得根據地的兵員得到了大量的補充。
據戰後統計,此戰一共曆時20天,我軍共計襲擊日軍1130多次,擊殺日偽軍超過兩萬五人,傷者不計其數。
此次戰役是第一次完全由我共產黨軍隊主導的正麵對抗日軍的大規模會戰並取得勝利。
史稱:涿鹿會戰。
這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也被各界人士奉為經典。
其戰鬥過程之慘烈,戰術運用之巧妙,兵力布局之穩妥。無一不被人盛讚,很多國民黨軍隊的大佬和我軍大將都對此戰進行多次推演。
從雞鳴山血戰,到水淹蝴蝶穀,再到化整為零襲擾日軍四路大軍,再聚集到一起堅決阻擊,最後的轟炸師團部,一錘定音。
簡直把天時地利人和運用到了極點。
不少軍校甚至把此戰編入教材當中。
而作為此戰的領導者和指揮者的安大爭,博將軍兩人,在軍界的名聲甚至一度蓋過了“殉國”的趙登禹將軍。
而唯一的壞處就是,不入流的那位以為學到了此戰的精髓,竟然在第二年的時候,為了阻擋鬼子南下。
企圖再次上演水淹七軍的戲碼,掘開了花園口,造成了河南省數百萬人的大水災。
氣的當時正在養傷的安大爭傷口迸裂,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戰後,安大爭為了更好的宣揚抗日救國,招募兵員。
成立了文工團,還特意把炊事班老班長一家五口兩代人的抗日故事改編成戲曲。由文工團到各個村子和部隊文藝演出。
得到了空前的共鳴!
而北平二十九軍宋哲元,則是明升暗降,調任第三戰區副總司令,二十九軍由張自忠將軍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