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您也看見了,這裏窮鄉僻壤的,就這條件,吃都不吃不上,就別提看病了,以前村裏的大夫早跑到別地兒謀生去了。”
“那你們平時生病了都怎麼辦的?”朱明瑜又問道。
“能咋辦?遇到像頭疼腦熱的小病,都是在家自己扛,真要是遇到了大病,那也沒辦法,隻能聽天由命。”
“大娘,您的脈搏跳動太快,平時一定不能太過勞累,走路也要慢點兒。”
“哎。”
小奶娃選好藥遞給娘親,朱明瑜稱好克重後,說道:“這是給您配的藥,一天兩次。”
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大爺,被孫女兒攙扶著,每邁一步都很艱難。
“大爺,您的雙膝是不是用不上力?”
“是啊。”
“這是給您配的強筋健骨的藥,平時活動時多注意,不要爬山爬樓,重東西也別拿。”
“好好。”
“這是給您配的藥,您拿好。”
“下一位。”
朱明瑜和閨女正在給鄉親看病,隊伍中間一位正排隊的大嬸兒忽然暈倒在地。
急得鄉親們趕緊喊道:“大夫,快,快救人!”
“大夥兒先別動她。”朱明瑜說著緊走幾步過去一看,人還有呼吸和心跳,隻是臉色蠟黃,眼瞼白白的,手腳還微涼。
“快,把人先平抬到床上,蓋上被子。”
閨女又小聲嘀咕道:“娘,這人屬氣血兩虛、肝鬱氣滯之病,開藥時多加些芍藥……”
“娘知道,那這人現在昏迷不醒咋辦?”
“先用泡點這紅花和紅糖水喂給她,一會兒就醒了。”
“好,這交給你爹來辦,咱繼續看病。”
楚青山按照閨女說的泡了水喂給那婦人,過了半個時辰她就醒了。急忙跳下床問道:“我這是怎麼了?”
“您方才暈了,平時要注意補氣血,少勞累,出門兜裏裝些糖,最好不要一個人出門,太危險了。這是專門給您配的藥,這兒還有方子,可以持續喝上一個月。”
“還是算了吧,我們哪兒抓的起藥啊?”
“嬸子,這些藥是送您的,這兒還有些銀子,您拿著。您身子骨好了,才能把孩子拉扯大不是?”
“這,我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們為好。我給您鞠躬了。”
“別別,您剛才暈過,還是少低頭的好。”
“大夫,您快看看我奶奶,她最近一點兒胃口沒有,嘴裏直發酸,人都瘦脫相了,這到底是得了啥病?”
朱明瑜看了看老人舌苔,聞了聞嘴裏的氣味,又按了按胃部,老人卻說不疼。
她將情況告訴了閨女,小奶娃說:“娘,這奶奶是脾胃虛弱、胃酸胃脹,開幾副健脾助消化的湯藥給她喝上幾天。”
“老人家,這是給您開的藥,吃三天就舒服了。”
“欸,謝謝。”……
傍晚,楚老太坐在院裏擔心地說道:“這都過了好幾天了,咋還不見你大哥回來,不會出什麼事兒吧?我眼皮子直跳。”
“娘,大哥他們吉人自有天相,你別瞎想了。”二兒子楚青林寬慰道。
“唉,但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