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撫弦,一曲十麵埋伏,將項羽戰敗烏江自刎的前因後續盡數演繹。
曲風先是暢快,繼而由散漸快。
沉悶轉尖銳,樂聲悠揚,好似金鼓號角齊鳴。
水靈兒指手“扣、抹、彈、抹”交替轉換,由此奏出的聲樂,舒緩中帶著一絲部隊列兵布陣時的嚴謹,曲不醉人人自醉,還未高潮迭起,她便已徜徉在曲子裏。
忽而,曲風驟變,好似換了種心境,急促的調子,無不昭示緊張的氣氛,樂聲初步高漲。
水靈兒雙手不停的劃撥,動作迅速得讓人眼花繚亂,不願去看她的動作,更想閉目聆聽。
忽快忽慢,忽強忽弱,曲聲變得尖銳,嘈雜無比,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
細細察之,驚覺琵琶聲中,竟有劍弩聲、人馬聲、呐喊聲、刀戈相擊聲……交織起伏,震撼人心。曲聲轟隆,仿佛山河崩裂一般,讓人心頭一顫,像是失去了某件寶貴的東西,卻不明為何悵然若失。
隨之,該曲升至高潮,到達顛覆,繼而徐徐回落,節奏循環,零散與緊密相間。
終了,突升悲壯旋律,四弦一劃後急伏,樂聲戛然而止。
意猶未盡,眾人卻好似身臨其境,以旁觀者的視覺,將十麵埋伏所述情景,體驗個七八分。回想起項羽戎馬一戰,竟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不禁潸然淚下,為他的結局動容慟哭。
鴇媽下頭看著,雙目瞪得老大,水靈兒能這麼傳神的演繹十麵埋伏,怕是連萬君瑤都不一定能比得上。
此刻,鴇媽早前的顧慮,已是煙消雲散。水靈兒和栗柒柒麵紗那麼一遮,再加上都梳了個萬君瑤平日裏喜用的發式,這麼以假亂真的架勢,沒準就連栗梵在場,也難以將她們分辨出來。
水靈兒能讓眾人從喧囂到靜默,再從靜默恢複喧囂,濕著淚框,讚許的掌聲連綿不絕,鴇媽甚是欣慰。
心想著,若是她日後能在塔樓裏獻藝,那塔樓怕是會愈加紅火。
不過,鴇媽也隻能靠這麼想想來滿足自己,她要是真敢動水靈兒,還不得被栗梵剝皮抽筋。
台下交頭接耳,都感慨著,萬姑娘果然厲害,一年比一年讓人難以捉摸。
聽得朦朦朧朧,卻也聽了個大概,才藝被人認可、被人讚許,這可把水靈兒給樂得,比在現代琵琶大賽上奪冠都要來得激動,隔著麵紗,嘴角都不受控製的上揚,欣喜得整個身子都在不停抖動。
獻曲完畢,過了把明星癮,收拾好情緒,水靈兒心滿意足的起身準備鞠個躬就退下。
怎料,才起身,一步都還未踏出去,她就被不知何時蜷縮在腳底的裙擺給絆了下,一個重心不穩,即刻往前栽去。
已來的躲不掉,唯有自救。
眼看就快摔個嘴啃泥,水靈兒趕忙側過頭,避免鼻梁被撞斷,臉貼地忍著痛悶哼一聲。
毫無意外的,麵紗給震掉了,幸而這麼撲倒,晃蕩過大,她的秀發淩亂在兩旁,嚴嚴實實的遮住了那張美絕人寰的小臉蛋。
摔倒之際,懷裏的琵琶,被她無意識甩了出去,與戲台相擊,發出沉悶的聲響,這會正慘兮兮的躺在戲台邊垂淚,控訴主人的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