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駕崩了,還能再上場(1 / 2)

永樂二十二年(1424)元月,蒙古敵酋阿魯台又開始重操舊業,在明朝邊界沿路搶劫,侵擾大同等地,此時皇帝朱棣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但為了徹底解決問題,他還是十分勉強地騎上了戰馬,第五次率領大軍出征

六月,大軍出發到達達蘭納木爾河,這裏就是原先阿魯台出沒之地,然而此刻已經是人去樓空。搶劫慣犯阿魯台早已收拾好包袱,逃之夭夭了。

經過反複搜尋,仍然不見敵酋阿魯台的身影,朱棣的身體卻是一天不如一天。

朱棣木然地下達了命令:班師。

他也已經厭倦了,從少年時起跟隨名將遠征,到青年時靖難造反,再到成年時遠出蒙古,橫掃大漠。打了幾十年的仗,殺了無數的人,馳騁疆場的生活固然讓人意氣風發,卻也使人疲憊不堪。

還是回家吧。

七月,大軍到達翠微崗,周身患病的朱棣召見了楊榮,君臣二人之間進行了最後一次談話。

朱棣說道:“太子經過這麼多年磨練,政務已經十分熟悉,我回去後會將大權交給他,我自己就安度晚年,過幾天平安日子吧。”

楊榮心中大喜,卻並不表露,他回應道:“太子殿下忠厚仁義,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重病纏身的朱棣笑了笑,他奪得了江山,也守住了江山,現在兒子已經很能幹了,大明帝國必將在他的手中變得更加強大,自己也終於能夠安享太平了。

但朱棣想不到的是,他已經回不了家了。

可能上天也學習了朱棣這種凡事做絕的作風,他注定要讓這個喜愛戰爭和打仗的皇帝在征途中結束他的一生。

大軍到達榆木川後,朱棣那原本強撐著的身體終於支持不住,於軍營中病逝,年六十五。

六十五年前,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個嬰孩,經曆了無數風波,終於在征途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獲得了永久的安寧。

冥冥中,朱棣朱老四感覺自己在半空中飄浮著,他死了,但他的靈魂居然沒有飛升成佛,也沒有墜入陰曹地府,他憑借著對大明王朝深摯的愛,將靈魂彌留了下來。可惜他什麼也做不了,隻能飄浮在半空之中,靜靜地觀看著時光流逝……

自己的重孫子“大明戰神”百萬大明雄師,種了幾百年的田,居然全都變成了農民;他看到了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組織橫行不法,將大明朝搞得烏煙瘴氣;他還看到因為海禁,鄭和下西洋取得的成績消失殆盡,西洋人駕駛著能遠航萬裏的大船,將財富源源不斷地帶回歐洲……

他看到了烽煙四起的農民起義,也看到了虎視眈眈的滿洲鐵騎;他還看到了大明朝奇怪的皇帝們玩蛐蛐、學木匠、幾十年不上朝、為爹媽爭名分和大臣打口水仗、封自己為大將軍、修道術穿道袍、吃春藥過量毒發身亡……

那些可笑的、古怪的、愚蠢的、林林總總的原因……使得他一手建立的大明帝國,在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三月,轟然倒下!化為灰飛煙滅!

看著這裏,朱棣朱老四多年不曾憤怒過的情緒再次激動了:別得意!滿清韃子,你們會和蒙元一樣,在短短的十幾年後就被人趕回草原!你們看,神洲大地上還有多少反清複明的義士?朕的大明朝絕不會如此倒下……

他在天空中冷笑地看著滿清入主中原,看著滿族人戰戰兢兢地管理著國家,擔心著隨時可能被趕回關外,然而……他所期盼的和滿洲人所擔心的事,居然一直沒有發生。轉眼三百年過去了……反清複明的誌士們已經死光死絕,滿清的江山開始穩固,然後開始經曆和大明朝一樣的從繁華,到腐化,到墮落的過程……然後西方列強來了,整個中華民族都在異族人的槍炮之下顫栗,三百年屹立不倒的滿清,一夜之間轟然倒下,又結束了新一輪王朝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