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來:“哦?你想見我?是為了向春妹提親麼?”
徐積搖頭:“不是,我想請伯父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能一展所學,不負一身才華。”
他說的很直接,正因為他很直接所以陳元對他的印象非常好。他擺明說出了他想要的是什麼,他有年輕人的自信和真誠,或許他過於自大了,但是這不要緊。
陳元笑了:“你能幫我做什麼?來,坐下慢慢說。”
徐積坐下說道:“我最近一直在關注伯父大人,我覺得您在遼國的問題上做的有些欠缺。伯父大人的想法是用一種比較穩妥的方式徹底解決遼國的問題,可是請恕晚輩直言,遼國的問題說到底就是民族的問題。不光是宋朝,曆朝曆代我們漢族都麵臨著異族的入侵,就算你解決了遼國,還有其他的民族。”
陳元看看他:“很有道理,繼續說下去。”|
徐積受到鼓勵,更是放膽直言:“晚輩認為,在以前的朝代之中,處理番邦關係處理的最好的是唐朝,其主要原因其一在於武力的威懾,其二在於那些番邦認同了唐朝的文化,各個番邦每年都派遣使臣前往大宋,這些使臣並非如現在駐在汴京那些番邦使者那樣,隻是聯絡雙方關係,他們學習唐朝的文化,學習唐朝的製度。其中東瀛派遣遣唐使少則數百人,多達上千。吐蕃更是規定,繼位的藩王必須是在唐朝學習過的王子,這一點我們大宋沒有做到。”
陳元的眼睛忽然亮了,文化入侵,自己怎麼沒有想到這一招呢?這一招不光非常有效,而且能讓那些士大夫有事情可做,不用整天閑在哪裏想著武將是不是要威脅他們了。
他看著眼前這個徐積,徐積繼續說道:“晚輩以為,取得認同才是我們和番邦和睦相處的關鍵所在,以黨項之戰為例。若是那黨項人認同大宋,李元昊又豈能造反?他根本沒有機會裂土為王的。還有現在的遼國,晚輩認為可以通過民間的適當渠道,讓遼國人認同我們大宋,這樣不光是對戰爭還是戰後的統治,都非常有利的。”
陳元聽到這裏覺得沒有再聽他說下去的必要了,因為這裏不是談話的地方。他也不再去考慮這個人是不是在騙陳春妹了,因為這個人的才能用不著靠騙陳春妹來得到體現。
他站了起來:“不要再說了,你準備一下跟我回汴京,我帶你麵見聖上。晚上,就去我府上吃頓飯吧。”
幸福來的如此突然,徐積根本沒有想到陳元現在就要帶他去見仁宗,一切顯得是這樣的倉促,不過沒關係,因為他隨時都在準備把握機會,任何機會。
跟陳元回汴京的路上他始終在計劃著說辭。不光對遼國的問題,對於新政,徐積也有自己的觀念。
他的這些觀念或許還不成熟,但是足以為仁宗和陳元打開一條思路。必如現在爭論最激烈的就是蔭子的問題,範仲淹要堅決的取消,但是朝堂上其他的大臣都反對。
仁宗知道取消的對的,可是他不能支持範仲淹。
在這個問題上,徐積的觀念是,那些官宦的子弟雖然有很多是好逸惡勞之輩,可也不見得所有人都沒用。比如司馬光,比如範純佑,這些人加以培養,將來都是朝堂的重臣。
他給仁宗的建議是,就像科考一樣,專門設立一個蔭科,蔭子照樣可以,但是給你什麼官,就要看你考的怎麼樣了。這也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即把現在的情況給改觀了,還比範仲淹一刀砍下去讓其他人容易接受一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