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省 惠陽地區
拖拉機轟鳴中, 唐小麗緩緩地醒了過來。
周圍的一切讓她如遭雷擊。
顛簸的手扶拖拉機,破舊的街景, 含著腥味的海風, 拖拉機經過的地方,不時有村民探頭好奇看過來,那些人頭上帶著南方特色的鬥笠, 穿著短衣短褲, 時不時用肩上的衣料蹭一蹭臉。
有人光著腳站在田裏,也有的穿著塑料涼鞋騎著自行車。
拖拉機經過一個老式磚瓦建築物, 上頭還印著“寶安縣南山公社”的大字體。
畫麵猶如一幕幕老電影, 這感覺並不那麼真實。
此刻的她正坐在拖拉機的後鬥裏麵, 屁股下麵墊著一個軍綠色的斜跨包, 這個背包她記得, 這是76年下鄉的時候從家鄉羊城背過來的, 這包在八零年秋天就丟了。
當時她跟著蛇頭偷渡去港城,船走到一半警鈴大作,船翻了唐小麗也掉進河裏, 後來這包就丟進了河裏。
五百塊, 為的就是要把她送去港城, 賺大錢刨金子去的, 這錢大部分還都是借來的。
而她, 沒去成卻讓這錢丟到了河裏。
她唐小麗就是個炮灰。
唐小麗是個知青。
76年過後, 城裏停止往農村輸送知識青年, 唐小麗充分展現了一個炮灰的完美素養,成了最後一批下鄉知青,村裏麵安置不了, 城裏也回不去, 在惠陽地區的一個小漁村裏,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幸好在這裏
她認識了一個來自於農村的熱血青年——韓學禮。
大量知識青年陸續返城,唐小麗沒能回去。
不但沒回去,還跟當地人結了婚。
政策曉得了嗎,在哪裏結婚就在哪裏落戶,在哪裏紮根,歡送你出來的城市,此刻卻不用張開懷抱歡迎你回來。
她紮根的這個地方,就是以後飛速發展的一線城市——海城。
但當時還隻是一個小漁村,領導人還沒南下畫圈,海城也沒有發展。
78年唐小麗跟韓學禮在鄉下辦了婚禮結了婚,事不如人願,誰料到過一年,丈夫又考上了羊城的大學,而她卻落榜了。
鄉下丈夫去了羊城,而她卻要永遠留在漁村。
唐小麗吐血。
跟羊城聯係,那邊回複說找不到單位,叫她先別回。
娘家本來就是重組家庭,情況複雜。
想跟丈夫一起走,但丈夫住學校宿舍,沒有條件帶著她一起。
跟婆婆處不來。
大家都想回城,唐小麗也在琢磨。
她拖了關係四處打聽。
也就是這個時候,同村神一般的鄰居劉梅豔出現了。
劉梅豔跟她講,去港城幹個幾年,等回來,手裏攥著大把存款,頂鄉下人刨一輩子的土。
但唐小麗覺得遊過去這事兒也太可怕了,她又不會遊泳,掉河裏是會死人的。
每年死在偷渡河裏的人都不在少數。
這個時候還是劉梅豔安慰她說,給她找個靠譜點的蛇頭,坐船過去,就算是掉河裏了,也是抱著汽車輪胎遊,就
那麼寬點河水,現在又不是雨季,不會有什麼危險。
但沒想到千算萬算還是出了事。
一切好像不受自己控製。
直到剛才那一刻她才明白過來,原來她生活在一本書裏,這本書的原著就是劉梅豔,書裏惡意竄改了她的人生,令她失去了前世一些很寶貴的記憶,她現在甚至都想不起自己的丈夫,那個在別人口中的大學生現在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