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越南兵聽到有人喊,楞了一楞,他隻看到了董燕和她身後露出的唐建忠,並沒發現吳江龍。這一聲喊,他還以為是唐建忠從背後喊的呢!
於是他想連開兩槍,這兩槍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眼前的一男一女活下來。這個越南兵太自信了,自信的天底下就他一個是特等狙擊手。
“嘩啦一聲”越南兵槍上膛,專等著扣動板擊了。
突然,又是“啪”地一聲槍響。
隻見那個越南兵腦漿迸裂,一個後仰,向後倒下。與此同時,手一鬆,狙擊步槍也掉在地了。
這個敵人至死都沒看到子彈是從哪飛過來的。
中越進行戰爭期間,越軍使用的武器裝備均來自於美國、蘇聯、中國三方。在美方,美軍把支那戰場作為新型武器的試驗基地,投入的都是新開發的武器裝備。蘇聯也是如此,除了核彈不敢給之外,隻要是越南領導人敢張嘴,能用的上的,蘇聯也是盡其所有。對於中國更是不再話下,吃的自不用說,單就白白送給越南人的武器,有許多都是中國軍隊沒有使用過的。這個問題在前幾章講過,不再重複。
在美越戰爭期間,美軍的通信設備老早就使用上了步談機,基本上能達到每班一部,班與班之間能夠互相通話。美軍撤走後,這些設備全都留在了越南,越軍能充分利用完全在意料之中。
宋子良帶著的是一支叢林小分隊,其武器裝備、通信設備在越軍中更是優中之優。二十個人的作戰分隊,有時被分為三人、五人作戰小組不等,因此,他的通信工具自然不能少,達到三五人一部不是虛數。所以,吳江龍擊碎一部不要緊,他們還有第二部。不像我們,在對越作戰中,步話機最多達到排,而且這種情況也不是普遍,大部分部隊隻有連級才能與上級通話,通信設備較越軍差之又差。
在前幾章節中也介紹過幾場戰鬥。當我軍犧牲掉整排、整班戰士攻上山頭時,發現這裏僅有二三個越軍。如果越軍使用的是衝鋒槍、半自動步槍,他們能拚耗我們這麼多力量嗎!其中原因就是他們武器裝備充足,質量上乘,通信聯絡暢通,呼叫炮火支援及時。
在寫這部書過程中,筆者查了一些資料。有專家分析,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的前身,就是根據美軍在越戰期間的步話機研發而來。軍工產品轉化為民用純屬正常開發利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科技進步。
那些老早使用上步話機的越南兵,真是幸運啊!個個是手機用戶的前輩。
那麼在地穴中使用步話機,信號如何呢!
那種地穴不是我們今天住宅樓的地下室。它也不是什麼永備工事,沒有鋼筋水泥結構,隻是臨時挖成的一個的地穴,主要用於防空。在叢林中,能有這樣的工事,可見其也是非常簡陋,所以,在步話機能夠夠得上的距離之內,它完全有能通話的可能。
宋子良把那名狙擊手留在小山頭之上,不僅要起到監視作用,很有可能還是讓他發揮狙擊效果。沒想到,這個家夥不爭氣,一出場便被吳江龍放倒了。
吳江龍占的便宜很可能就是隱藏之效。那名越軍光顧著前麵了,沒有看到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董燕身上,自然沒了目光餘力。所以讓吳江龍有了開槍先機,而且是一槍斃命。否則的話,兩人麵對麵對決,吳江龍有多大勝算可能,還真是難說。
這小子又檢了個大便宜。
連續兩聲槍響,給宋子良加了足夠興奮劑。但他還是對吳江龍心存餘悸,沒敢立即跳出地穴,而是慢慢將槍伸到外麵,試探性地向空中打了兩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