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戰前出版的帝國統計年鑒公布的官方數字:
帝國1904年名義總產值一百八十億六千七百萬華元,其中第二產業五十四點二八億華元。作為對比,1904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約二百七十八億美元(真實曆史上為二百五十七億美元,差額由於中國工業化和備戰對美國的經濟刺激),帝國相當於美國的43.6%。
工業方麵:
工業總產值54.28億華元
主要工業品產量(紙麵):
粗鋼:帝國產量大約180萬噸,同期美國1608萬噸,俄國303萬噸。
煤炭:帝國產量6400萬噸左右,1913年英國煤產量為2.87億英噸,德國為2.77億英噸。
水泥:帝國產量540萬噸;
工業自給程度:能夠自產無煙煤,水泥,硝酸鹽,各類炸藥,戰艦裝甲鋼和結構鋼,可以自產一定量的普通機床(含通用和專用組合機床)和部分精密機床。精密化學儀器,精密試驗設備,精細化工添加劑,部分特種鋼材,精密齒輪,特種構件和精密機床需要進口。合成染料還不能完全自給。
海運:帝國輪船噸位一百七十萬噸,帆船噸位三十萬噸。作為比較,1900年英國輪船噸位720萬噸,帆船209萬噸,德國商船總噸位194萬噸。帝國年造船能力三十二萬噸,相當於英國1870年水平,英國1913年造船能力一百二十萬噸。
鐵路:帝國鐵路通車裏程,按照複線雙倍計算,約四萬五千公裏,1900年英國在九萬一千公裏(包括殖民地),美國三十二萬五千公裏。
礦產:主焦煤,無煙煤,動力煤,鐵礦石,鉛鋅,硝石礦自給自足並有出口,鎳礦,銅礦從南洋和美國進口一部分,石油主要靠帝國在婆羅洲,加利福尼亞的油田,本土石油產量三十四萬噸,石油熱裂化技術已經開發出來,正在進行工藝改進,裂解技術正在開發。
教育:內地各省份普及了三年義務教育,廣西,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河南,天津,北京,上海,武漢普及了六年義務教育
工業布局:
以工業區為主架,工業園區為核心,集中配置工業資源,形成集聚效應並更好地利用公共資源。
主要工業區:
安南工業區,昆明工業區,廣東工業區,長江三角洲工業區,武漢工業區,京津工業區。
工商業所有製形態:
皇室產業和國有企業控製主要的重化工業和金融產業,並接納民間股份。民營經濟出現財閥化,並積極向政府靠攏,以分取政策紅利。
輕工業民營為主。
社會保障體係:目前僅對中上層政府雇員,教師,國立醫院醫生和常備軍誌願軍人(包括退伍兵),皇家禁衛軍,皇室產業雇員提供。
農業:
農業總產值:81.91億華元
耕地麵積:18億畝
糧食產量:1.9億噸(單產130公斤)
棉花產量:120萬噸
植物油產量:110萬噸
食糖產量:800萬噸
茶葉產量:540萬擔
帝國農村人口:約3.2億人。
農業:
在南方依然以傳統的自耕農和租佃模式進行生產,但最高地租被限定在收獲物的30%,並嚴禁高利貸。由退伍軍人為核心組成了農會,負責協調農民事務,並有獨立的農民信用合作社,用於對農戶提供合作社內的信貸支持。
傳統的農業稅被變更為對二十畝以上土地所有者征收國家水利建設稅和地租稅。
帝國與列強國力對比如下:
粗鋼產量,美國1408萬噸,德國893萬噸,英國511萬噸,中國180萬噸,俄國303萬噸,法國210萬噸,日本9萬噸
煤炭產量,美國32869萬噸,英國24838萬噸,德國18908萬噸,中國6400萬噸,法國3546萬噸,俄國2215萬噸,日本1200萬噸
鐵路裏程,美國32萬公裏,英國10萬公裏,俄國6.2萬公裏,德國5.6萬公裏,中國4.5萬公裏,法國3.6萬公裏,日本0.8萬公裏
商船噸位,英國1060萬噸,美國520萬噸,德國250萬噸,中國170萬噸,俄國140萬噸,法國130萬噸,日本70萬噸
人口:中國4.23億,英國4.2億,俄國1.33億,美國8300萬,德國6500萬,日本4700萬,法國4100萬
帝國排名:
粗鋼產量:第六
煤炭產量:第四
鐵路裏程:第五
商船噸位:第四
人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