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準備!遼東大決戰!(1 / 3)

第一百一十五章準備!遼東大決戰!

大連灣。

作為日本遼南攻略部隊最重要的補給港口,日俄聯合艦隊前進基地,大連灣的港口設施在日本海軍根據地部隊和俄羅斯海軍工程部隊的修繕之下,又得到了極大的擴充。[]

港口之上,貨運馬車川流不息,表情諂媚的朝鮮軍工和麻木機械的中國勞工,在留著仁丹胡的日本監工虎視眈眈的監護之下忙碌地裝卸物資,大批的軍需品從船上卸下,轉運到各個兵站倉庫。

海灣之內,檣桅林立,巨炮森然。上午的朝陽斜照在鋼鐵戰艦之上,鋼鐵猛獸顯得越發沉重而威嚴。

日本聯合艦隊新旗艦,薩摩號。

鋼製甲板之上沒有鋪設產於緬甸的柚木,而是美國紅杉木,燃點低耐腐蝕。

此時此刻,赤luo著上身的水兵們頭裹白布條,手中握著抹布,吼著勞動號子,趴伏在地上飛快地擦拭甲板。曹長們手中握著木棒,時不時嗬斥幾句。低級軍官們則來回巡視,對曹長的管教提出訓導。

畢恭畢敬地聽完軍官的訓導,曹長們轉回頭麵對水兵,又是一副凶神惡煞的麵孔。

“鬆本,八嘎雅鹿你的早飯沒吃飽嗎?”。

“正蠢材平四郎,屁股抬高一些你是青蛙還是大日本皇軍?”

炮塔之內,彈藥手捧起炮彈,人手傳遞至炮位,裝填,合攏炮栓,炮手在槍炮官的指揮下搖動手柄,指向目標。

“一號主炮塔備便”

“三號備便”

炮術長和其他槍炮軍官記錄下時間。

自從黃海上黑島海戰失利之後,日本海軍內部深入挖掘戰敗原因。秋山真之提出了“華軍並不是依靠飛艇校射,而是以遠程光學測距和統一火控指揮取得射擊上的優勝”這一石破天驚的觀點,並得到了海軍領導層的空前重視。

按照秋山的分析,華軍新型戰艦的測距基線,目測來看遠遠長於日俄方麵的測距基線,而且主炮遠距離射擊如此準確,並且始終保持了優良的散布,這足以說明華軍在火炮校射和指揮方麵的明顯優勢。兩次海戰,第一次是夜戰,第二次在積雨雲團之下,顯然不是飛艇校射這個假說可以支持的。

按照傳統的炮術指揮,各個炮台各自進行自己的校射和解算諸元,各個炮塔之間無法共享數據,這就導致校射的效率較低。

而華軍新型戰艦擁有八門統一口徑的主炮,如果其采取統一的校射和諸元結算,就可以在多個炮塔,多門主炮之間共享炮彈散布。因為其每次齊射有足夠數量的水柱用來判斷散布情況,比如是否達成跨射,因此其彈道修正速度可以大大提升。

從這一點來看,華軍之所以要建造寶塔型的堅固艦橋,在高處安裝較長的測距基線,就是為了以艦橋頂端的觀測所進行統一校射和火控,大大提高射擊效率。

秋山的分析,立刻讓聯合艦隊陷入了焦慮和惶恐。如果這是真的,那華軍的火力投放效率就要遠遠超過預期,而聯合艦隊也就再無預想中的絕對優勢

在日俄聯合艦隊指揮層的緊急磋商之下,甚至動員了國內海軍的頂尖人員,最終由秋山真之主導,提出了一個新的火控思路:多艦數據共享。

簡單地說,就是每兩艘或者三艘同級戰艦組成一個火力分隊,由其中一艘戰艦擔任火力指揮艦,分隊之內的戰艦保持間距,速度和航行保持一致,各主炮射擊同一目標,統一由火力指揮艦上的炮術總指揮進行射擊指揮。

火力指揮艦上的結算小組,將根據本分隊統一齊射的散布情況,結合各艦的方位差結算校射諸元,再通過一套燈光信號體係,在本分隊的戰艦之間共享。

理論上來說,這樣一來,每兩艘雙主炮塔的戰列艦的火力就等同於華軍一艘八門主炮的新式戰艦,而綜合戰鬥力還要遠遠超過

秋山的設想,立刻引發了熱烈的回應。日俄兩方的海軍軍官組成了專門小組,把他的設想進行了細化,最終形成了一整套的聯合射擊指揮控製方法,並立刻進行了高強度的演練。

日本和俄國的新式戰艦,普遍裝備了英式的變距率時鍾,在運用這個新戰術之時,火力指揮艦上的射擊指揮官根據測距儀測定的敵我距離,根據其航向和速度測算出雙方距離變化的速率,並將數據輸入變距率時鍾,結算諸元,隨後以艦內有線發報機傳輸給各炮塔,同時以燈光信號,以及無線電台發送給本分隊的僚艦,各艦設有無線電員和炮術軍官各一人,負責火控數據的接收和處理,射擊諸元都用簡單的莫爾斯電碼表達,比如p59表示目標距離五十九鏈,ts50指偏角五十度,zlp表示開火,pri表示試射,rev表示戰鬥警報。

校正的方法也大致相同,比如試射之後,指揮艦要求射距增加五鏈,為了進行必要的修正,僚艦必須將變距率盤上的目標距離和接近速率設成本艦最初觀測的數值,然後在此基礎上把射距增加五鏈。再次射擊後,指揮艦將結合之前的參數和試射結果結算諸元,並將新數據通報給僚艦,作為整個分隊的射擊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