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場空戰(1 / 3)

第一百一十九章第一場空戰

在第二集群的圓陣之中,還有一艘怪模怪樣的戰艦,前桅和後桅前部各有一個怪模怪樣的巨型鐵盒子,還有兩座吊塔,卻有點像是工作艦。

這是華軍最新的水上飛機母艦“飛鷹號”,標準排水量九千八百噸,攜帶水上飛機二十架,以折疊機翼方式存放在上甲板的機庫和船艙內的機庫中,並裝備了升降機。起飛之前由吊塔調運到海麵,以飛機下方的浮舟提供浮力,在海麵滑跑起飛。[]

該艦也采用了燃油驅動,航速二十四節,裝備了七十五毫米高平兩用速射炮四門,三十七毫米速射炮十門,艦員六百二十人。

此外,還有六艘古怪的戰艦。

與其他戰艦相比,這些船的幹舷很低,安裝了二o三毫米的四座雙聯裝主炮塔,還有密集的七十五毫米副炮和三十七毫米機關炮,乃至重機槍。最奇怪的是,其水下部分多了寬達五米的防魚雷凸艙,屬於典型的不倒翁體形。

這是華軍為登陸近岸支援專門設計製造的淺水重炮艦—鐵錘級,標準排水量三千二百噸,最大航速十二節。其特點第一是吃水淺,浮力大,第二是堅固耐用,其要害部位防護厚度達九英寸。這種戰艦,在漲水期甚至可以進入鴨綠江或黑龍江,對陸上作戰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這些以外,華軍還有十二艘千噸級別的淺水重炮艦或海防艦隨行。這些戰艦雖然遠洋性能不佳,但吃水淺,適合近岸支援,正是登陸作戰的利器。

位於第三集群的外側,是輕巡第一戰隊和第二戰隊,也是以圓形陣,圍攏在華軍艦列周圍。

輕巡二戰隊擁有獵犬級輕巡洋艦四艘:獵犬號,猛犬號,獒犬號和惡犬號,這是英國阿波羅級三等防護巡洋艦改型,標準排水量三千四百噸,最大航速二十節,前後各安裝一百五十二毫米單裝主炮。

輕巡一戰隊擁有野馬級輕巡洋艦四艘:野馬,戰馬,奔馬,駿馬,屬於英國正義女神級三等防護巡洋艦改型,標準排水量四千三百六十噸,最大航速二十節,前後各一門一百五十二毫米單裝主炮。

最外圍是由一艘戰刀級輕巡和六艘濃霧級驅逐艦組成的水雷第三戰隊,而第四戰隊除了擔任期間的大刀號輕巡,還包括之前黑豹編隊幸存的雨霧號等三艘霧級,而膠州灣的另三艘霧級也將加入。

第四集群位於編隊最後。

被驅逐艦緊緊圍攏在中間的,是一係列的輔助艦隻:大型修理船魯班號,墨翟號,以及在美國訂製,剛剛隨同兩艘溫州級和兩艘戰刀級一起入役的艦隊油船嶺南號,淮南號,大型潛艇支援艦海龍號,海馬號,英製醫院船華佗號,扁鵲號。

再後麵是龐大的運輸船隊,裝載著原駐台灣的華軍海軍陸戰隊第五,第六兩個師,以及由琉球守備部隊抽調組成的海軍陸戰獨立第一旅。

在第四集群外層巡弋的是分別由一艘梅花級布雷巡洋艦擔任旗艦,率領六艘水月級舊式驅逐艦組成的魚雷第五和第六戰隊。

在艦隊周邊,雲層之下,飛鷹號配屬的幾架水上飛機正在警惕地注意周邊的海況。

海鳥型水上飛機,木質,帆布蒙皮,雙翼雙座,三浮舟,後座裝備輕機槍一挺,攜帶二十五公斤炸彈兩枚,升限三千米,最大時速一百二十公裏,航程三百公裏,主要為艦隊提供偵察和反潛作業。

這是中華帝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龐大艦隊,也是這個時代的太平洋上單一國家所擁有過的最強編隊。

堅船利炮,官兵訓練有素,士氣高昂,求戰迫切,絕大部分戰艦合成演練多次,又擁有了空中兵器這一獨特的殺器,綜合而言之,確實已經臻達這個時代海軍戰力的頂峰。

這支散發著銳氣與殺氣,巨炮森然的艦隊,正以十四節的速度向北疾進,目標直指華軍膠東半島最重要的海軍基地:膠州灣。

中華帝國機動艦隊旗艦,廣州號。

朝陽斜照,光影浮動,如同在鋼鐵戰艦的右舷燃起了熊熊烈火。

戰鬥號響徹全艦。

正在吊床上酣睡的海軍士兵,在床鋪上休息的海軍軍官,全部觸了電一般跳下床,提起衣服套在身上,踩上艦上戰鬥鞋,一邊奔跑一邊係上扣子和腰帶。

一時間,甲板之上黑色與白色製服交錯,井然有序地奔向各自的戰位。副炮塔之內,電動揚彈機開啟蓋板,彈藥手抱起沉重的一五二炮彈,交替傳送到炮位,填進炮口,閉合炮栓,炮手在炮術長的指揮下迅速搖動手柄。

炮衣已經除下,黑洞洞的炮口對準舷側。

艦橋水兵和軍官飛速地沿著舷梯向各自位置飛奔而上,參謀軍官飛速地奔入戰鬥艦橋,軍姿筆挺,肅立報到。

艦內喇叭傳來一聲聲吼叫。

“一號主炮塔就位”

“一號副炮塔就位”

“全炮塔備便”

“損管隊抵達各自戰位”

“輪機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