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鋼鐵對鋼鐵(一)
“當華軍鯊四十二號潛艇發出電報之時,艇長薛海龍似乎顧不上去思考自己的行為代表什麼。以後世的眼光來看,他不經意的戰位選擇,也可以說是天意,讓這位艇長和他那艘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簡陋到極點的座艇永遠留在了世界海戰史非常醒目的位置上。”(中國,許波,《華興海戰史》)[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這一場大海戰,不但是人類曆史上有史以來規模最為宏大,戰況最為激烈,戰果也最為顯著和具備決定性的海戰之一,也開啟了二十世紀人類海權總決戰的序幕。自此之後,一個新生的帝國在世界海權版圖上獲取了自己的一片專屬領地,而傳統的大洋霸主開始受到了挑戰。”(英國,丘吉爾,《日不落之夕》)
“……在這一場驚天動地的海戰之中,那些閃閃發光的名字背後,還有無數默默無聞,卻一樣堅韌頑強的海軍戰士。無論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他們奮戰到底的精神,都已經成為這個世界最寶貴的遺產之一,世世代代激勵著各自國家的後輩軍人們。”(美,尼米茲,《二十世紀海戰史》)
“當時我隻有一個感覺:拜對菩薩了。”(中,薛海龍,《潛艇?潛艇》)
另一邊的薛海龍遠遠地看著這艘特務艇突然瘋了一般對海麵開火,以為某艘潛艇被發現,也是嚇得不輕。
可他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日本艦隊的其他船隻好像沒事人一樣,該怎麼走還怎麼走。即使是那艘特務艇,打了幾炮,隨便轉了幾下,也繼續向前走了。
薛海龍不知道的是,這些特務艇上的乘員早已處於崩潰的邊緣,在這之前已經多次隨便開火了。
由於連日來高度緊張的作業,而這一次的決戰更把人們的神經推向了極度的緊繃。再加上日本海軍方麵改造的這些特務艇,乘員都是臨時抽調,很多人其實都是各艦挑剩下的人員,或者是其他艦摔下來的包袱,此刻的神經簡直繃得要爆炸一般。自從這一次航程開始,這些特務艇在海上看到任何可以跡象,都是劈頭蓋臉幾炮砸過去,一開始還弄得艦隊緊張兮兮,但次數太多,最後也都麻木了。
薛海龍被任命在鯊41艇,鯊42艇,鯊43艇和鯊44艇組成的小隊指揮官。但除了他小隊的四艘艇他有把握已經抵達伏擊區域之外,其他小隊的動向他完全一抹黑。甚至本小隊各艇的位置他也都不清楚。
一切,都隻能依照個人的主動精神和判斷進行攻擊。說句難聽的,一不小心自己發射的魚雷幹沉友艇,也是很有可能的。
日俄軍先遣部隊經過,兩個小時後,大隊的鋼鐵戰艦顯出了身形。
日俄聯合艦隊的整個主力艦列分成左右兩個集團,間隔達到十二海裏。
這是馬卡洛夫和東鄉平八郎的參謀班組聯合製定的戰術,不過,也有謠傳,說沙皇及其幕僚,對本次海戰的陣形配置進行了遙控幹預。
俄日方麵采取的陣形參考了特拉法爾加角海戰時的納爾遜。
在那一場驚天動地,並且改變了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曆史的海戰之中,納爾遜創造性地把艦隊分成兩隊,利用機動性先敵展開,左右夾擊法軍艦列,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考慮到華軍擁有一些高速戰艦,偵查上也有優勢,日俄軍的主力采取了左右展開的態勢,力爭以馬卡洛夫指揮下的俄主力編隊牽製華軍主力,正麵接舷,東鄉平八郎的八艘較為新式的戰列艦自側翼包抄華軍,以優勢火力擊潰華軍一部,進而重創或全殲敵軍。
北麵的俄馬卡洛夫集團,由兩個並行的艦列組成。
第一艦列,為三艘庫圖佐夫公爵級戰列艦:庫圖佐夫公爵號,巴格拉季昂號,魯緬采夫號,以及三艘波羅季諾級戰列艦—亞曆山大三世皇帝號,波羅季諾號,鷹號組成的第一戰隊,由馬卡洛夫海軍上將坐鎮庫圖佐夫公爵號,親自統帥。
第二艦列,是三艘佩列斯維特級戰列艦—佩列斯維特號,奧斯利比亞號和勝利號,後麵還跟著法國建造的太子號和美國建造的列特維讚號組成的第二戰隊,由維特蓋夫特海軍中將指揮。
在俄軍艦列側翼提供掩護的,是四艘防護巡洋艦—斯維特拉那號,金剛石號,包亞林號,諾維克號組成的防巡第二戰隊,以及四俄國艘驅逐艦組成的第二驅逐戰隊。
南方集團,由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親統八艘日本戰列艦,組成第一戰隊:一號艦薩摩,二號艦安芸,三號艦三笠,四號艦朝日,五號艦敷島,六號艦初瀨,七號艦富士,八號艦八島。
戰隊司令旗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東鄉平八郎司令長官的將旗高高飄揚在薩摩號的主桅頂部。
薩摩級戰艦是日本第一艘國產戰列艦,也是融彙了英德美造艦技術,並對華軍近幾年服役的新艦進行考察,綜合歐美造艦的一些可行思路而建造的新型戰艦,體現了很多新特點。兩艘同級艦在美國聖迭戈船廠和建造,日本造艦專家和技師全程參與,並聘請了意大利和法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