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亞新秩序(五)(1 / 3)

第一百五十三章東亞新秩序(五)

日本的卓越表現,讓另一個原本以“老資格藩國”自詡的朝鮮隱隱開始著急。[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之前,國王李熙眼看著愛妃和宮人被野獸一般的日本浪人輪番摧殘最終命歸天國,本來就受了極大的刺激。接著,這位國王又被大井成元等人擄走,倉皇北逃,一路飽經離亂,連氣帶嚇,再加上身體本來不好,半路就害了重病。

大井等人也顧不上這個傀儡君主,再加上缺醫少藥,李熙居然一命嗚呼。

後來投降令到,日本駐朝軍隊瓦解,狂亂之中,日本擄獲的朝鮮宗室,如嚴貴妃,被日本亂兵**致死,其兒子,日本所立的所謂“皇太子”李垠,不過是個嬰兒,自然也死在亂刀之下。原本的太子李拓是個懦弱人,多年的折磨下來,早已是精神衰弱,再眼見著如此瘋狂的場麵,幹脆就發了瘋,狂呼亂喊,最後被不耐煩的日本軍官一刀砍死,日本李朝嫡係算是絕了嗣。

等到中華帝國光複朝鮮之後,居然找不到朝鮮李朝嫡係傳承,這一下倒是有些發懵。

這個時候,朝鮮民族主義者群體中也產生了恐慌。各種謠言四起,紛紛說中國可能要廢藩置縣,直接設朝鮮省。而很多親華派,也包括不少的投機分子,更是如獲至寶,成群結隊拜見中國的政軍要人,鼓吹中韓合並,懇請內附。

對朝鮮人來說,經曆了日本屈辱的殖民統治,又見識了中國力戰日俄的威力,再加上作為國家象征的李氏王族滅絕,而朝鮮文化又一脈傳承自中國,向來自詡“小中華”,對中國本來就看作父母上邦。

再加上壬辰抗倭的情分,漢城的“大報壇”還在,而中華帝國自稱“承皇明正統”,平添許多親切感,很多朝鮮民眾和知識分子,中產階級,遺老遺少,一經鼓動,幹脆開始在幾大城市舉行請願,要求“歸附中華”。

不少朝鮮老頭子早就翻出了大明衣冠,或者至少也是李朝的明式衣冠,一個個老淚縱橫,說著南腔北調磕磕絆絆的華語,紛紛把祖宗追溯到了魏晉乃至商周,紛紛表述自己的祖宗代代相傳,想的是中華,念的是華夏,今日得見王師,保三千裏河山不失,已是心旌搖動。李朝血脈斷絕,可見上天有意,讓朝鮮小中華回歸神州父母之邦。天朝得開疆土,我朝鮮生民得歸附祖宗之地,自箕子朝鮮立國以來,第一次可以回歸父母邦國,這是朝鮮亙古未有之盛事,也是中華盛事啊

很多朝鮮普通民眾的思想倒沒這麼複雜。他們隻是覺得中國如此強盛,待外族也一貫不薄,做個中國人也不是什麼壞事。那些早先在中國住著的朝鮮人,不是不少都生發了?看日本人在朝鮮幹的爛事,這真叫人比人得死啊……

當然,最簡單的邏輯,就是做了中國人,在日本人麵前有麵子。

“兀那倭狗爾敢對上邦老爺無禮,是想作死嗎?”。

種種情緒鼓動之下,朝鮮各階層倒是貨真價實掀起了一場“歸附”運動。

從平壤到漢城,再到釜山,日本男男女女唱著“道拉基”,男人扛著麻袋,女人頂著壇子,走著山路把家鄉土產送給天朝王師,還要帶上村裏人集體簽名的“歸附狀”。

朝鮮李朝公卿,各世家,各行各業代表,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集會,遞交了《請允朝鮮歸附父母之邦,正本清源,恢複華夏身份疏》,洋洋灑灑萬字,從箕子朝鮮,稱藩周朝說起,一直講到甲午倭亂,家國淪喪,日人殘暴,朝鮮上下民不聊生,幸得我天朝王師威武,複我河山,怎奈李王不幸,王統滅絕,我天朝怎可坐視朝鮮生民塗炭?懇請我大皇帝陛下伏念朝鮮民庶歸附華夏心意之誠,接納朝鮮為神州子女,使我朝鮮得沐漢風,複我天朝支脈之本色,如此則朝鮮幸甚,朝鮮生民幸甚,雲雲。

這倒讓鄭宇有些哭笑不得,更有點措手不及。

發自內心,他並不太想接納朝鮮為本土行省。

這裏邊的原因,首先是國際形勢的要求。畢竟朝鮮一直是一個獨立國家,即使是日本占據,也隻能是以保護國的宗藩形式。目前中國的強硬姿態已經遭到列強猜忌,如果公開吞並朝鮮,無論是多麼“民意”,列強都可以認為你是狼子野心。

民意?朝鮮人懂什麼是國家嗎?

其次,朝鮮人這個牆頭草民族,鄭宇發自內心是不太看得起的。誠然,朝鮮人勤勞努力,也很有農業的天分,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朝鮮,在鄭宇看來,更適合作為帝國的工具,而不是帝國的國民本身。他們的某些特點,決定了作為“特管”一類的存在,很可以幹一些帝**事力量不太方便幹的事情,帝國受益,而名聲卻無損。可要是朝鮮人歸附了帝國,成了帝國國民,這個妙處自然也就談不到了。

再次,帝國要打造的東亞秩序,當然不能是赤luo裸的吞並。之前安南內附,乃是形勢需要,而朝鮮如果再“內附”,那未來的“亞洲解放”也就是一句空話,而且很直接地會導致日本疑神疑鬼。計劃中在印度的安排,也更可能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