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勝利萬歲!(下)(1 / 3)

中俄雙方以同樣形式簽署了《中俄戰俘交換協定》和《中俄通商條約》,沙皇政府分五年支付總計一百五十億法郎,折合六億英榜的對價,其中五十億法郎立即支付,從中國購買總計六十萬支步槍,一億兩千萬發子彈,一千一百四十門火炮,六十二萬發炮彈,兩千四百ting輕重機槍,以及軍裝,軍靴,背囊,水壺,騾馬大車當然,這些都是繳獲自遠東和西伯利亞,中亞的俄**隊。除此以外,中國方麵還要提供一部分軍事物資。

此外,中國方麵還需要立即將第一批不低於十萬人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戰俘轉交給沙皇政府,並由上述軍備物資武婁完整。其餘五十萬名戰俘嗣後陸續啟程。[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由英法美德奧五國組成的銀團,則同時與沙皇政府簽署了高達二百億法郎,十年期的巨額借款合同,年息百分之五,由俄國的關稅乃至鐵路作為擔保。

到了這個時候,沙皇算是鬆了口氣。說白了,那一百五十億法郎,折合六億英榜,除了買東西,買人,更是戰爭賠款。隻不過賠款終歸有些沒麵子,幹脆就用“交易”來替代。不過,沙皇很快又抱怨起手下的部隊之前執行“焦土政策”搞出上千公裏的破損鐵路,讓他的“精銳部隊…,難以快速回到歐洲投入戰鬥。不過,中國方麵倒是很痛快地表示“如果鐵路運輸有困難,隻要沙皇願意支付運費,且能夠確保黑海內的安全,中國方麵可以用船運在兩個半月內把第一批裝備完畢的俄國部隊船運到黑海北岸的敖德薩”。

這個提議正中沙皇和英法的下懷。

已經決定投下籌碼的法國方麵拍著xiong脯表示“將派出艦隊護航”但“需要土耳其方麵的諒解”。而土耳其方麵的態度則很明確:要麼認可土耳其的領土要求,要麼不要想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想著自己那個可怕的猜想耳聞土耳其新軍勢如破竹,沙皇在這個時候也不得不咽下一口氣,與土耳其方麵草簽了《基輔一君士坦丁堡協定》,把格魯吉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卡爾斯、巴統、阿爾達漢和巴亞齊特這些割占自土耳其的土地退還給了他們但巴庫地區,在沙皇**政府的堅持下,加上英法態度堅決(其實是擔心德國獲得太多石油資源),也是因為此地本來屬於

o斯,和土耳其沒什麼關係,土耳其人缺乏足夠的道義理由,土耳其人沒有得逞。但好在土耳其人得到了巴統這個至關重要的石油港口,等於也可以分潤巴庫的好處。

而在羅馬尼亞方麵,沙皇也提出了條件:願意與羅馬尼亞王國政府就北比薩拉比亞進行談判,但需要對方支付一定的代價:以優惠價格向沙皇政府提供農產品以及石油(巴庫的油井被工人摧毀)以及誌願軍,要求他們“如同三十年前俄國人為他們所做的那樣(指俄國在俄土戰爭中幫助羅馬尼亞獲得獨立)”在雙頭鷹的旗幟下“再次並肩攜手,與共同的敵人作戰”。

五月二十五日,俄羅斯沙皇政府與羅馬尼亞王國政府簽署《比薩拉比亞歸屬協定》羅馬尼亞王國政府收回北比薩拉比亞,舉國歡騰。

半個月內,多達五萬人的羅馬尼亞“誌願軍”持械進入烏克蘭,加入俄羅斯帝國沙皇麾下,接受沙皇的薪傣組成了“羅馬尼亞軍團”。

而沙皇則拿出大批逃離聖彼得堡時隨行攜帶,世代相傳的無價之寶抵押給巴黎的銀行,借得了巨額戰費。

在中俄條約簽署之後不久,中國和英法德美就簽署了《中華帝國與大英帝國,法蘭西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德意誌帝國有關西伯利亞地區商業合作開發的協議》。出於對英法德美對俄貸款的抵押物西伯利亞礦產和鐵路權益因歸屬中國而可能出現的損失進行補償,並將西伯利亞內陸對列強經濟開放,中華帝國作出以下承諾:第一,如果沙宴俄國政府被推翻,且四國在俄國以西伯利亞權益為抵押的國債違約,中華帝國將以象征xing的價格將西伯利亞鐵路線三成的權益轉讓給四國銀行團:第二,中華帝國承諾將投資完全修複屬於中國段的西伯利亞鐵路,並在十年內將其改建為複線鐵路,四國銀行團為此提供八千萬英榜的貸款,而中方以中方所有的西伯利亞鐵路百分之十九的權益作為抵押:第三中華帝國方麵尊重四國資本在西伯利亞已經投入的資金,如有損失,中華帝國願意對其按價補償。

商約的簽訂,讓英法德美四國在西伯利亞投入巨資,或者是以西伯利亞鐵路和礦產為抵押物對沙皇政府提供了巨額貸款的銀團和企業頓時鬆了口氣。

顯然,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同心協力“平定赤禍”。

此時此刻,在俄國爆發的內戰已經進入了異常殘酷的階段。

之前,沙皇仿效蘇維埃但去除了ji進內容的敕令一道道發出,並且率先在占領區開始了改革,在伏爾加河和頓河也進行了全國杜馬選舉,大批的立憲派和開明士紳,知識分子在基輔組成了“臨時杜馬”並且獲得了相當大的權力,甚至沙皇承諾除了預算權和立法權之外,還將給與杜馬“前牟未有的獨立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