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帝國大業(一)(1 / 3)

北京。中華帝國國會大廈。

盛夏的北京,正是酷暑難當。仿雅典衛城樣式的正門處,大理石台階上肅立的憲兵汗落如雨,卻依然ting立如同標槍。

還沒走到國會眾議院的會場門口,裏麵的發言,透過麥克風和電子擴音器,以及大廳內的反複加強,即使隔著厚重的柚木門,依然是清晰可聞。[]

“…帝國華興二年帝國中央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如下:收入方麵:中央政府年度總體稅收預算約十六億六千三百萬華元,比前一年度增長主要增長將來冉利息稅,關稅和個人所得稅:帝國國有資產投資紅利,預計實現八千萬(主要來自金融產業):查抄貪腐官僚資產中部分實物資產拍賣,預計實現一億五千萬華元:各種罰款,文物拍賣和國有土地房產拍賣,國有農場林場等的收益分成,公產出租等兩億五千萬華元:安南猶太自治區捐款七千三百萬華元:從日本索要的第二期戰爭賠款,一共六千四百萬華元:俄國的首期“戰爭物資購買費用”十四點五億華元:暹羅的首期戰爭賠款,六千萬華元:土耳其購艦款,兩千萬華元:希臘購艦款,一千萬華元:巴西購艦款,兩千六百萬華元:皇室捐獻三億華元。

華興二年預計財政總收入三十七億五千八百萬華元。

開支方麵:國債利息開支,兩億六千五百萬華元:軍費開支總和十六億元:中央教育經費撥付,一億六千六百萬華元:中央政府行政開支,一億三千八百萬華元:社會保障支付,四千七百萬華元:各事業單位補貼,四千兩百五十萬華元:教育高端人才引進撥款,三千萬華元:醫療高端人才引進撥款,兩千萬華元:財政貼息,一億五千萬華元:公租房建設,六千六百萬華元:對地方財政的墊付,九千萬華元:戰區重建專項撥付,兩億四千萬華元:對國有銀行和其他企業增資,新設國有企業資本金,用於擴張金融杠杆,補充企業投資力,建設基礎設施,共計八億六千萬華元:華興二年預計財政開支合計三十七億二千九百萬華元。

年度財政結餘預計一億零九百萬華元……”

新任首相唐紹儀一項一項娓娓道來,台下發出陣陣低低的議論和驚歎。

華興二年的中華帝國風雲變幻,讓旁觀著目不暇給。

自公審,一連串的晉升,凱旋大閱兵,祖廟獻捷之後,軍隊複原,第三階段的移民回遷陸續展開。但最震撼人心的,卻是帝國公布的一連串行政重劃和人事安排:設河中總督區,負責管理自原帝國西北國境直到新的西部國境線一裏海和恩巴河的地區。新任河中總督為林肅仁的參謀長趙啟明,總督區副總督兼首席民政官由原新疆省長林金偉出任,河中司令部司令官由原中鮮卑利亞方麵軍司令長官陸振明擔任。

於葉尼賽河以東至勒拿河設中鮮卑利亞總督區,包括安西省,安北省,由原東鮮卑利亞方麵軍司令曾起盟擔任總督,原méng古省省長張華明擔任副總督,西部司令部司令官由原朱雀集群指揮官張普順出任。

於勒拿河以東到白令海峽,南到外興安嶺設東安省,由原察哈爾省省長莫明擔任省長。

在外興安嶺以南到海參崴,包括庫頁島在內,直接設立東寧省,由原天津市長徐世昌出任省長。

東部司令部長官由許凡元帥出任:南部司令部長官由原朝鮮方麵軍司令長官康健出任。

帝國首相劉定一提出辭呈,屢次挽留不果,由執政同盟提請,鄭宇約見並詔諭前財政部長,複興黨資深元老唐紹儀組閣。

外交部長李經方,陸軍部長聶士成分別提出辭呈。

工商部長粱敦彥早在之前就已經提交辭呈,這一次也就順勢下課。

這一位滿心準備專心黨務,大力發展華夏自由黨,準備在兩年後的大選中一顯身手。接替工商部長的,卻是鄭宇強力推薦的前皇室產業負責人謝忠。

在鄭宇看來,謝忠能把異常複雜而龐大的皇室產業王國打理得井井有條,這本身已經說明了他的組織協調力和對現代工商業和金融體製的認識。另外,在鄭宇的規劃中,皇室產業的大改革要開始,很多原本出於戰略考慮嚴格保密的商業模式,管理機製都要推廣,換句話說,就是整個國家的工商業在某種意義上要複製皇室產業的很多模式。

無論是能力,還是忠誠,有誰能比得過謝忠?

為了符合國家法令,鄭宇除了按規定取消了謝忠的職位利潤分享,還回購了他在皇室產業基金中的份額,提前支付了曆年滾存的利潤分享留存部分。錢多到謝忠這個份上,其實多少已經沒太大差異了。能為一國內閣成員,掌握一國經濟發展的樞要,這對於謝忠來說不是一個能夠抵抗的youhuo。

除此以外,為了配合帝國發展所需,經過鄭字和內閣,執政聯朋的反複溝通…決定設立兩個新的內閣部門。。勞動部和衛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