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人體工程學的發展(1 / 3)

人體工程學,或者稱為人機工程學、人機工學,是本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立學科,宗旨是研究人與人造產品之間的協調關係。

人體工學在60、70年代有相當顯著的發展,對於設計的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人機工程學解決的問題:

1)人造的產品、設備、設施、環境的設計與創造;

2)對人類工作和活動過程的設計;

3)對於服務的設計;

4)對於人類所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合適程度的評估。

人體工學的目的

1)提高人類工作和活動的效應和效率;

2)保證和提高人類追求的某些價值,比如衛生、安全、滿足等等。

人體工學的發展

人體工學並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人體工程的開始是在工具製作、建造住宅的行為中發展起來的。

但是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人體工學是則是在20世紀才形成的,它的服務對象不再是簡單的手工藝品,而更多地與大工業的產品密切關聯。

工業化時代的人體工學發展曆程

1)機械時代(1750—1890年):有考慮到,但是沒有真的發展出來人體工程學來。

2)技術革命時期(1870—1945年):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主要發展時間,人機工程學得到發展,一戰期間,工程技術人員把研究注意點轉移到如何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發展出適應人的需求的設計上,開始了關係到人在工作中的適應性;二戰的時候,新的設計開始從以前的為適應人的設計轉移到為工作的人的設計上(人體工程學的一大進步)。

3)為人的思維設計階段(1945—)二戰結束後,人體工程學發展的重點從軍用轉移到了民用上。70年代,人體工程學的研究到達高潮。在這個階段,人體工程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得到了理論、試驗上的完善化的階段。

人體工程學的基本內容

1、人體工程學的內容、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進行綜述

人體過程學的產生、發展、運用和現狀;

人體工程學的研究資料基礎和手機方法;

2、信息輸入

信息輸入與處理過程

視覺顯示

聽覺、觸覺和嗅覺顯示

語言傳達

3、人類的輸入和輸出係統

人類的活動:本質與影響

人類的控製係統

控製

手工工具與設備

4、工作環境與安排

在工作環境中人體因素的設計

物理空間與安排

5、環境

照明

環境氣氛

噪音

運動

一、人—機係統的大環境

(一)我們使用的環境

1、人—機係統(機在此代表所有的人造產品和環境)

2、物理環境,包括兩個方麵:

(1)人類使用的物理空間,以及相關的設備。這裏包括直接空間和間接空間;

(2)物理空間的附屬因素,比如照明、環境氣氛(包括汙染水平),噪音等;

3、個人用品與保護用品。

(二)人—機係統的種類:

1、人工係統;

2、機械係統;

3、自動係統。

(三)係統的基本功能

係統的功能關係和運作程序:

係統存儲

信息輸入→感覺(信息感受)→信息處理和決定行動(具體控製或者通訊)→輸出

二、人體工程學的數據基礎——人體工程學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確定;

(二)不同的種類;

(三)抽樣;

(四)數據和資料的收集;

(五)數據資料的分析;

(六)標準的確立;

(七)標準的種類:

1、人類表現的度量標準;

2、心理反應的標準;

3、主觀反應標準;

4、事故頻率。

三、信息輸入和程序

信息輸入要經過神經係統的過程:

感覺→短期儲存→選擇篩選→有限渠道→輸出渠道→效應→儲存·有條件地儲存

(一)人類記憶中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