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盯上了。”就在周平安和瑞麗供銷社長楊玉貴把買賣翡翠的事業,做的越來越紅火的時候,一天晚上,運輸隊長趙嘉義臉色凝重的對周平安說道。

“哦。那準備撤吧”周平安對趙嘉義的話,一點兒都不感到懷疑。

一是因為趙嘉義本身就是行伍出身,又在空間接受過一年多的訓練,加之身體素質已經被提升,此時在外界也是堪稱‘兵王’級別的存在。所以,他的話可信程度極高。

二是因為周平安來瑞麗的時機不對,此時,國內正在對老緬境內的殘兵敗將用兵,對邊境地區的管控程度也格外嚴格。所以,被發現異常也在意料之中。

為了不暴漏自己的真實身份,不引起有關部門的懷疑,周平安當即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第二天,周平安就以資金用盡了的理由,同楊玉貴結算了費用之後,悄無聲息的從瑞麗消失了。隻在當地留下了一地雞毛。

果敢(Kokang),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麵積約2700平方公裏。國境線約250公裏。

老街市,原名“麻粟壩”,傣語意為“最野蠻的地方”,是果敢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這裏東邊北邊就是彩雲省,南邊是邦龍,西邊隔著薩爾溫江與撣邦接壤,本是邊界地區,居民中果敢族占90%,其餘則有撣族、崩龍

族、苗族、佤族、僳僳族、白族等中國和緬甸共同的民族。

通行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使用中文。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YN省。

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BJ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即《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1959年,緬甸政府采取金錢補償的方式,要求撣邦各土司放棄世襲治權,實施地方自治,並由政府軍進駐。

果敢土司楊振材交出了權力,並移居臘戌以示誠意。自治政府成立後,地方權力仍然把持在以楊氏家族為首的幾大家族手裏,並且借著自治的名義不斷擴大勢力範圍。

‘內鬥’好像是國人之間永遠都逃脫不了的魔咒,幾大家族在同氣連枝的同時,又不時的為了某些利益大打出手,但又都是三姑婆打二舅媽,打來打去是一家的狀態。其混亂與狗血程度,超出常人想象。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複果敢的權利。

這意味著,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

正當外界人以為緬甸方麵會趁果敢地區的地方軍閥勢力出現真空,將其一舉拿下的時候。

一支名

為“果敢人民軍”的地方武裝,卻突然出現在世人麵前,在將緬甸聯邦派駐在果敢地區的軍隊一舉消滅之後,對外宣布,從即日起,果幹地區脫離老緬聯邦,成立了果敢民族自治政府。

不消說,大家也能猜得出來,這都是周平安的手筆。

打著民族自治的名義,也是為了防止老緬方麵再次請求中國方麵出兵‘剿匪’。

而果敢民族自治政府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老街。

因為,就在不久之前,被解放軍擊敗的當地軍閥羅星漢,在逃跑時,強迫老街居民和他一起撤退,大約有800戶跟他走了,羅走時放火燒毀了老街。這是老街自抗日毀於戰火後第二次被毀。

所以,周平安也正是借著這個機會,堂而皇之的變成了一名生活在老街的‘果敢人’。

說“偷天換日”,或者說是“鳩占鵲巢”都成,反正任誰也不會想到,堅決擁護“果敢人民自治政府”統治的十餘萬‘果敢人民’和十萬的‘果敢人民軍’會是正宗的中國人。

至於,原來生活在果幹地區的十餘萬原住民,以及不到兩萬人的光頭黨潰兵,此時也基本被周平安收進空間當中,進行思想改造去了。

不同於以往的常規戰爭,這次緬甸軍隊方麵,算是倒了大黴了。因為二十萬大軍都在周平安的空間當中,所以往往緬甸政府軍還未等發覺異常,就已經被一個個小超人一般的敵人給

包圍消滅或者俘虜了。

甚至有時候,人影都沒見著,緬甸政府軍的士兵們就陸陸續續的被周平安給收進了空間當中。

嗬嗬,大家想象一下吧。

麵對一個既可以隨時隨地投放二十萬個全副武裝的小超人,又能神不知鬼不覺讓你消失的敵人,這仗還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