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才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
然後一家三口去清點物資。
這回何秀珍搬新家,何大明齊冬兩口子從老家開車過來,給她帶來了家裏的菜籽油二十斤,茶油二十斤,土雞蛋五十個,鴨蛋二十個。
自家魚塘的草魚,齊冬開之前,就宰殺好,切塊油炸好,帶了一大碗過來。
還帶了剁好的土雞土鴨各兩隻,土豬五花肉三條,約六斤。肋排五斤,牛肉五斤,豬蹄四個,處理好的土豬豬肚子一個。
家裏曬好的幹豆角一袋子,山裏自己采摘的野生幹菌子半斤多。
還帶了自製的酸南瓜藤兩礦泉水瓶子,自己磨的豆腐又用自家茶油油炸出來的油豆腐也帶了兩斤。
家裏種的涼薯,洗幹淨泥土,帶了十幾個,還有鹽菜(酸菜的一種)好幾把,剁辣椒兩大罐,還有蜂蜜兩大罐。
這些東西全都是何秀珍喜歡吃的,也許在別人看來不值錢,但是這些都是父母對她的愛和關心。
對在外打拚的遊子們來說,全都是家裏的味道,有錢都不一定吃的上。
現在他們一家三口到了七十年代,這些東西顯得更加珍貴了,有錢都買不到。
除了父母給她帶的這些東西,何秀珍原來自己雙開門的大冰箱裏也有很多東西:一包玉米餃子、一包手抓餅、兩袋小酥肉、半袋奶香饅頭、一包培根、一包年糕、兩塊牛排、半斤撒尿牛肉丸、半斤魚丸、一盒牛肉卷、還有兩個土豆
、一斤平菇、螺絲椒半斤,火鍋底料兩包,兩個蘋果,冬棗一盒,屌絲飲料兩瓶、低溫酸奶十二杯。
櫥櫃裏麵還有一包幹木耳、一包幹香菇、兩包幹筍,紅棗、銀耳也還有一點,另外酸辣粉有九包。
茶幾上的零食也還有滿滿一大袋。
大米一袋新的沒拆封,加上米桶裏麵的,一共隻有二十二三斤的樣子。
幹米粉倒是還有兩斤。
做蛋糕剩下的麵粉有個兩三斤的樣子。
何大明眉頭微蹙:“主食也太少了。”
他們前世也是南方人,主食還是以大米為主。
何秀珍說道:“我一個人住,經常不做飯,而且又不經常在家吃,所以米、麵備的不多,哎,要知道會穿到七十年代,我就是刷爆信用卡,也得買上幾萬斤糧食。”
何大明歎了一口氣:“好在眼下的難關還是能挺過去。”
這些東西,省著點吃,吃上小半年不成問題。
“這邊房間還有一些東西。”何秀珍忽然想起自己還給父母準備了一些讓他們帶回老家的東西的,東西全放在小房間了。
小房間裏茅台兩瓶,紅酒兩瓶,燕窩兩盒,傳統柴火五仁大月餅有五個,廣式話梅味的小月餅也有兩斤,奇異果有二箱,榴蓮兩個。
月餅還是何秀珍自己的做的呢,用料什麼的都是最好的,口感一級棒。
“本來月餅、燕窩、獼猴桃、榴蓮這些是給您們帶回去的,現在好了,直接成了咱們在這七十年代的
物資了。”
何秀珍說完,拆了一盒奇異果,用刮子刮了皮,開吃。
真甜啊!
一家三口吃的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