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 敢驚敵膽親涉險(1 / 2)

李績很快便知道了他心中疑問的答案,也終於明白為何李世民敢讓自己這個從未經曆過戰場的兒子做主帥帶兵出征了。

李恪心中確實已經有了大致的計劃,而且這計劃竟與李績的想法多少有些不謀而合。他命人取來地圖,在案上攤開:“諸位將軍來看,這裏是柳城,距此路程應在十日內。此城隋時原本在中原治下,隋末才被高句麗所占,位於平原,無險可守。若堂叔能打探得準確情報,我們可先取此城為進軍的首站。”

“嗯。”李績點了點頭。根據他的經驗,高句麗彈丸之地,國力其實遠不如大唐,分兵駐守多個城池不如堅守幾個關鍵城池更好,因此小小柳城備有重兵的可能極低,李恪的計劃是可行的。剛剛李恪拍板同意李道宗的行動時十分果決,李績還懷疑他年輕氣盛沉不住氣,但此時他部署的時候卻並不大意的等李道宗打探消息之後再行動,可見還是很謹慎的。

程知節則心急的追問道:“接下來呢?”

“接下來一起出兵,表麵假意東攻懷遠鎮,實則分兵,其中一支奇兵暗中北進,通過通定度過遼水,直指玄菟。另一支則取下懷遠鎮後進軍新城。而後合兵攻打蓋牟城。”李恪指點地圖,神色豪邁,並沒有因為初次領兵便一副局促不安缺乏信心的模樣。

李績微微露出驚訝神色,他所想的計劃,也正是假攻懷遠,暗渡遼水攻打玄菟,想不到卻和李恪不謀而合。

同樣驚喜的還有隱身偷聽的莫遲。李恪話中的計劃,和她模糊的記憶正好相吻合,加上李績的表情,足以證明李恪說出的話,確實能夠折服這位名垂千古的名將。

莫遲凝視著在眾人麵前侃侃而談英姿勃發的李恪,心中湧起一股濃濃的柔情。她曆盡千辛萬苦的追到幽州,忍著對三個孩子的牽掛惦記,就是為了守護在這個男人身邊。而這個男人所表現出來的,也確實證明他是值得她這樣去守護的。也許,她應該更有信心,相信這個男人可以改寫曆史,讓高句麗在貞觀十九年就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屬下也確有此念頭。”李恪說完,李績終於開口,目露讚許,“屬下願帶兵暗渡遼水取下玄菟!”

“恪亦有此意。”李恪笑著點點頭,“此一路兵馬,非李大人率兵不可。非李大人,不能行此奇詭之計。”

“俺老程呢?”程知節早已不耐,急忙追問道。

“恪會同程將軍和堂叔率兵攻打新城。”李恪想了想又道,“最好這時間相差不遠,叫高句麗難以互通消息,以免對方畏我大唐軍隊,閉城不出,那這仗就難打了。”

“新城規模不比柳城,規模較大,兵力也必定較多,這一路又是明攻,若他們得到消息後堅持死守,恐怕很難和玄菟同時攻破。”李道宗思索道。

“關於此事,我倒有個辦法。”李恪道,“新城守軍總不能一開始便閉城不出,若先帶少數人馬故意落在下風,引得高句麗兵出城追擊,調虎離山,或可借機衝進城去,將新城攻破。”

“請恕屬下鬥膽。”李績畢竟是遼東道總管,職務僅在李恪之下,質疑道:“這調虎離山的疑兵之計固好,但不知誘餌之軍,要交由哪位將軍帶隊?若是無名之輩,恐怕不能引誘高句麗的守兵上鉤。而且,此計危險不小,還請王爺三思。”

李績問的這話頗有學問,李恪現在雖然執掌帥印,但他一無資曆二無威信,才剛領兵就製定出這種近乎派人送死的冒險計劃。到時候不管派哪個將領去冒險,都很有可能引起軍中眾將對李恪離心。聽了李恪剛剛那番話,本就想借著這次出征和李恪將前塵舊怨一筆勾銷的李績,當然也得適當表現出一點誠意,稍稍提點一下李恪了。

李恪也很承情的看了李績一眼,笑道:“這個任務確實危險了些,而且若是一般兵將,恐怕高句麗人也未必會動心出城。”

聽了這兩句話,在場的眾人心裏突然都湧上一種預感。

果然,下一刻,李恪便微笑道:“所以,這次我打算親自帶一隊騎兵,到新城前誘敵!”

“王爺不可!”第一個出言反對的,是江夏王李道宗,“王爺身為三軍主帥,怎可親自涉險?”

“此事確實不妥。”李績也出言阻止。“王爺是三軍之帥,親曆險境大大不妥。”

“這誘餌的人選,確實難選,不然交給老程我吧!”程知節也婉轉勸道。

其實他們三人都明白李恪為何決定親自誘敵。他年紀輕輕做了三軍主帥,若是一味坐在後方指揮,恐怕難以服眾。若他自己也不懼生死,對這次征討高句麗的大軍,無異有極好的鼓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