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出馬?(根據地域的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叫跳大神,還有的叫請香、搬杆子、等等…但不管怎麼叫都是大同小異)出馬就是顧名思義,可以領兵帶隊打仗了,古人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能出馬者必定是個帥才,有本事的,若是沒有修煉、沒有真正的功夫是不能稱為出馬的。
對了,現在又有一個新的說法叫出道。出道這個代名稱的現世準確的說是這七八年前的一個新興稱呼。就像小說前麵提到的捆半竅是三十五年前一個缺德出馬弟子研究出來必須有二神請仙立堂的原理一樣。
這出道是如何產生的呢?出道其實也是一個出馬弟子研究出來的。因為出馬的名聲越來越臭,為了將這個出馬的這個行業進而顯的更加高大上,就研究出了“出道”這個代名詞。但是現如今被一些出馬弟子理解跑偏了,稱之出道人士沒有地府,不用報名。而小說前半部分也提及過,文堂的立堂過程也是不需要報名的。但是不能沒有地府,懂行的出馬弟子都知道沒有地府就是保家仙,隻有地府現出來才是真正有立堂資質的。
而堂口的地府也稱鬼仙,又稱碑王。碑王是僅次於掌堂教主的,協助於掌堂教主運營堂口。他們是負責兵馬的調度,人員的安排。
可想而知,地府的重要性!
所以出道可以理解為就是把馬家的文堂形式給單獨的分離出來後扣了一個高大上的名頭而已。
還有甚者言其師為太上老君、九天玄女等等等等。更有甚者把女媧娘娘和盤古也搬了出來稱其為師。有些出馬弟子也會說他們家這有上方仙,而且都是自己報的名字。
不妨問這些出道人士何為道,所謂的出道人士一定回答不上來…
我相信哪怕隻了解一些道家經典也不會致使自己產生如此迷幻的行為。
就像《道法會元·太上天壇玉格》中提及:“一切上真天仙神將,不附生人之體,若輒附人語者,肯定是邪魔歪道也。”
很簡單的問題,既然出道讓部分信眾形容的如此之強。難道你為香客緣主處理事情的時候三清祖師爺會與你一同前往處理嗎?
我相信稍明白一些的信眾一定知道,這些正神上仙他們輕易都不會落坐在廟宇,何況會跟著你?退而求其次來講,連他們的護法都不會跟著弟子。
那麼,能出馬的仙是如何顯示他的本領的呢?那就是他利用香童(能俯仙的人,根據地域的不同地有叫弟馬的等等)…
來把他若幹年所修煉的功夫全部展現出來,這就叫出馬。
但是這還不算完全的,還必須有個師父,這個師父也必須是領仙出馬的,由這個師父來傳授他如何看事,如何立堂口以及仙家的各種規矩,一切交代完了,這才算真正的出馬大仙。如果少了一樣,無論他看事多牛逼,花言巧語的套路再多都不算是出馬仙。打比方:有些出馬弟子看事厲害,處理事的能力沒有。給不了香客一個滿意的答複,依然是臭名遠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出馬立堂,要麼不立,要麼一下就立對。如果出早了或者立堂營立錯了,會導致諸多不宜的事情發生。
比如:家庭不和諧、事業不順、精神不佳,更有甚者傷其自身,殃及生命等等..而且承受諸多不宜的同時,在金錢方麵也會蒙受不可挽回的損失…
所以,且立且珍惜。
言歸正傳,說實話隻有當過兵才知道,雖然我是工人家庭的孩子,但是城市裏的孩子當兵真是嬌生慣養成性。這一年多的軍旅生涯由於體能不行,遊泳也不會(旱鴨子)就始終沒有能擺脫補差組的命運。
當時體能項目隻有五公裏越野及格,其餘的像什麼跳遠、百米、單杠二練習、四百米障礙等等…啥都不及格。
而且因為我們還是兩棲半作戰部隊,所以得練習遊泳,結果進水裏就沉。所以又進了“秤砣組”。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新兵期間不允許抽煙,一般我們抽煙都要像做賊一樣跑到旱廁三個戰友一起抽,一個望風,就這樣輪流抽。而且,不允許去小店,也不允許吃碗麵。還有就是不能用手機,每周隻能打兩天電話,打電話的地點是在營區公路旁的電話亭(插卡的那種),其餘溝通全靠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