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讓,以吾之見,幽州以往治所皆在薊縣,從地理位置來說,薊縣依舊是最佳選擇,吾意還是以薊縣為治所。”
田豫聞言,點了點頭道“吾意也是如此,那我就書信一封,你我二人聯名建議主公將治所搬遷到薊縣。”
“甚好。”
卻說劉虞一路奔波,先是抵達遼東,之後在公孫度的指引下來到了熙川大營,不巧此時的熙川大營已經是一座空營,公孫瓚和軻比能約定的一月時間已到,親自率領大軍北上,如今已經攻入了高句麗腹地。
劉虞無奈隻得繼續北上作戰公孫瓚。
公孫瓚自四月底出兵,與高位宮大戰兩場,均不分勝負,最後還是柳毅和軻比能率領五萬鮮卑鐵騎和一萬遼西騎兵從玄菟郡殺入高句麗國內,高位宮腹背受敵,無心戀戰,且戰且退,一直退到硳硯城內駐守。
公孫瓚派出嚴綱率領五千步兵攻城,嚴綱之前一直在遼東負責押送俘虜,在朝鮮郡戰役和熙川戰役中拿下的近三萬俘虜,都被他分批押送到昌黎,遼西,右北平三郡成為了民夫,負責開礦,建廠,修路。
任務完成之後便快馬趕來彙合,正趕上公孫瓚率軍北上,如今剛遇上攻城戰,嚴綱當即請命出戰,奈何守城的是高句麗東川王高位宮,公孫瓚與之對敵也難分上下,何況是嚴綱。
三次攻城,兵馬折損三千餘人,卻連硳硯城頭都沒有摸到。
硳硯雖然是小城,但是其背後就是高句麗國都丸都,所以這裏也被高句麗王經營的堅固異常。
公孫瓚派嚴綱工程也隻是為了試探一下,如今確定了其城防,便下令嚴綱停止攻城,在城南十裏處安營紮寨。
“子遠,柳毅大軍到哪裏了?”
“主公,錦衣衛剛傳來最新消息,柳毅將軍和軻比能率領六萬鐵騎一路勢如破竹,如今已經抵達拿下梁口城,正在休整兵馬,準備船隻,過河以後便可以直奔丸都。”許攸回稟道。
自從他接手錦衣衛之後,便特意在高句麗安插了大量的人手,為的就是能夠在之後的大戰中掌握實時情報。
“如此甚好,那我軍就按兵不動吧,仗打到這個時候,高句麗滅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既然高位宮死守硳硯城,那咱們就和他耗著,高位宮再厲害也隻能防得住我們一支兵馬。”公孫瓚笑著分析道。
“哦對了,高句麗目前還有多少兵馬?”
“回主公,高位宮在麾下有兩萬餘兵馬,丸都城中還有一萬禁衛,共計三萬兵馬。”許攸回應道。
公孫瓚坐在帥椅上,手指敲擊著扶手嘀咕道“三萬,我軍兵馬十萬都不止,不過沒必要和高句麗死拚,緩緩圖之吧。”
許攸在一旁聞言,張了張嘴,卻是沒說什麼,公孫瓚看在眼裏,便問道“子遠可是有話要說?”
許攸聞言,方猶豫道“主公,我是想如果換成我是高位宮,如今這種情況怕是不會坐以待斃呀!”
公孫瓚聞言一愣,對啊,光想著高句麗反抗不了了,但是如果自己是高句麗國王或者西川王高位宮,難道會在滅國之際坐以待斃嗎?這顯然是不會的,那麼不坐以待斃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