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薊縣新規劃,袁紹議退兵(1 / 2)

陳宮當即去安排邊境布防的事兒,許攸也告辭離開,他要在冀州搞出一些動靜,同時寫封信給他的發小曹操。

剩下田豫和田疇沒走,不是他倆不想走,而是公孫瓚有事安排給他們。

會議桌上,公孫瓚將一張略微泛黃的紙鋪開,這紙之所以泛黃,不是因為年代久遠,而是因為目前幽州的造紙術水平尚且停留在這個階段,對於漂白技術還沒徹底掌握。

這張紙上畫的是設計圖,上麵寫著薊縣平麵布局圖幾個字,二人看到後皆是一愣,不禁互相對視一眼,薊縣平麵布局圖,顯而易見主公這是要對薊縣進行改造了。

公孫瓚手指沿著圖紙上的城池邊線劃了一圈道“新的薊縣要向四周擴出五裏地,也就是說邊長增加十裏,城牆全部用磚塊和水泥砌起來。”

聽到這話,田豫不解道“主公,水泥我知道是啥,但是磚塊怕也不是我們所知道的土磚吧?”

公孫瓚聞言笑道“自然不是土磚,這種磚要比土磚更堅硬,吾已經將方案給了研究所,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批量生產了。”言罷,公孫瓚指著圖紙接著介紹道“城牆高十五米,牆體占地寬度為十米,向上逐漸遞減。”

根據公孫瓚的描述,二人腦海中出現了這個龐然大物,薊縣作為幽州一直以來的治所麵積本就不小,南北向和東西向的長度都有十五裏左右,如今再加十裏便達到了二十五裏,縱然是長安城和洛陽城也沒有這麼大,長安也就隻有十九裏左右。

那十五米高的城牆更是聞所未聞,一旦薊縣按照這個方案改造完成,那絕對是當今天下最大的城池了,主公這是想幹嘛呀,比天子的都城還大,難道……

二人想到這裏便不敢往下想了,公孫瓚卻是沒有注意到他們的表情,而是繼續說著“城池四個方向,各留三個城門,一主二副,主門分別以四象命名,東邊叫青龍門,西邊叫白虎門,南邊叫朱雀門,北邊叫玄武門,至於副門以朝門和暮門命名,左為朝,右為暮,取朝暮循環之意,二位以為如何?”

此時二人尚處於呆愣之中,聽到問話才醒悟過來,急忙回神思考,隨之予以肯定。

公孫瓚見狀,便又繼續講城內的布局,“首先確定南北向中軸線,在北側中軸線上劃邊長五裏的地帶,設為兵營,兵營北側距離北城牆為三裏,再劃定東西向中軸線,將城內分為四大塊,東北角、西北角、東南角和西南角建設居民區,並在其中分別設立交易市場,在城內中心地段建立官衙機構,城內沿著城池修建道路……”

三人一直商討到深夜,這期間基本是公孫瓚在講,二人在聽,時不時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三人最終確定了城池的排水排汙,供水,道路,民宅,官宅,府衙,市場,商鋪,兵營以及所有建築的修築工程,用料,樣式等等等等,事無巨細。

夜裏老趙給三人做了晚飯送來,三人一邊吃一邊商討,最後在子時將近的時候確定下來所有事宜,整個項目分為三期進行,第一期是新城牆的建設和舊城牆的拆除,第二期是北側工程的開展,第三期是南側工程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