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作為一個水陸兩通物產又頗為豐富的大城無疑是熱鬧的,每時每刻街上都是熙熙攘攘的。然而這樣的熱鬧卻與蘇萍無關,她隻是每天重複地過著昨天的日子。當然這世上似乎誰都是這樣過日子的,隻是別人比起蘇萍來多了一份希望;蘇萍又比別人少了幾分自由,隻能守著織布機過日子……
以前蘇萍不知道什麼叫過日子,其實過日子就是那麼回事,一天一天的這麼過去了,好像沒做成什麼事一天就這麼結束了;就像她織布一樣,單調又重複。
蕭老太在為蘇萍找繡花師傅的事煩惱,雖然常去王掌櫃那裏打聽消息,但是回來也不見她對蘇萍言語過這事。蕭老太托了王掌櫃幫忙,原想著總能找到一個願意不計較的,可人家一聽蘇萍是個被休的,而且都嫁過人了還不會就不願意了。雖然蘇萍沒傳出過什麼不好的話,可這些繡娘平日裏教導的都是些未出閣的姑娘,多少都要有些避忌……蕭老太心裏早就明白,可總再碰了幾次軟釘子後才死了這條心,再也不提這事了。
不過蘇萍天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候都沒離開過織布機,也沒心思多想。竟也忘了要學繡花這事。都說光陰如梭,蘇萍不知道她到底織了多少匹布了,隻知道每天都在沒完沒了的……
她原想著看蕭老太心情好的時候跟她打聽一下自己的事,可蕭老太在這方麵防得滴水不漏;蘇萍對自己的事如今還是什麼都不知道,一點都不明白……
蘇萍和蕭老太好像是有默契似得,每日裏蘇萍先將挑水鋤地一類的重活先做了,再把衣服洗了,剩下的做飯什麼的就由蕭老太做,蘇萍做完她的份就上織機開始織布了。蕭老太畢竟年紀擺在那裏,蘇萍不可能自己年紀輕輕的看著老人家晃悠悠地做重活;所以一來這裏,家裏的重活她全包了。不過洗衣服不算重活,但是蘇萍不好意思讓她姑婆年紀一大把了還幫她洗衣服……
開始的時候,蕭老太還在旁邊指點她要怎麼纏線理線,怎麼樣弄才出什麼樣的花紋……後來蘇萍熟練之後就漸漸不管了。每日除了做飯灑掃,就在空下來的時候打打絡子,也掙幾個小錢。
她們出門的機會比旁人少,蕭老太在家又是種菜又是養雞的,還屯了這麼多米糧。根本就不用出門。隻是十天半個月出去買次新鮮肉食吃吃,不過光是蘇安送的那點臘肉她們都吃了好久,所以等到蘇萍有機會跟著蕭老太出門買菜拿布換錢什麼的時候夏天都已經過了;就是出門也不過是走走看看,沒什麼新鮮的。雖然好似織布一樣的日子單調而乏味,可總也能成匹。
蕭老太待她的態度漸漸好了,不像剛來的時候那樣冷顏冷臉的。在拿布換了錢之後,還會買些街上的小食回來給她,有次還帶了根包銀木釵!雖然不值錢,勝在樣子雅致。當然,蘇萍是不懂什麼雅不雅的,隻覺得從來沒見過這麼漂亮的釵,怎麼看都覺得好看;簪在包頭的碎花布上邊襯著下邊的小碎花看更別致,晚上回房都先把它取下來放梳妝盒子裏再去做其他。
平日裏就算蕭老太再不怎麼願意出門也少不了鄰裏往來,看到蘇萍每次都是勤勤勉勉地坐在織布機前不曾挪動,也不常出門;對她也漸漸有了好話。如今隻說蘇萍是個命苦的,年紀輕輕的就因為無子被休,不知將來怎麼辦,也不好再嫁。當然這些蘇萍是不知道的,即使她不忙著織布也沒人會在她麵前說這些。
不過蕭老太心裏是有數的,這老太太與鄰裏交往平時說話就不卑不亢。偶爾有些小恩小惠,要人幫忙也是挑些別人做的了的直直說出來,並不遮遮掩掩。雖然常年守寡,也謹守門戶,沒傳過什麼閑話。對人說起蘇萍時,也隻說自己孫侄女如何如何不好,沒能幫婆家承繼香火,半點不說其他。
剛剛開始讓人見蘇萍時,還讓蘇萍穿著她那身灰撲撲的土布衣服,看著就是個老實可憐的樣。慢慢的給她添了幾件鮮亮點有不招搖的衣裳,看著讓人討厭不起來。再後來就再也不讓蘇萍穿原來的衣裳了。
雖然蕭老太太什麼都不說,可擺了一個少見的被休婦人在鄰裏間,擋不住人家會亂想;小老百姓嘛!平常無事可做就喜歡聽些別人的是非,越是隱秘越是驚世駭俗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