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你眼中還有沒有領導(1 / 2)

尉遲敬德領命而去。

幾人又連連誇讚了詩之經典,李世民興致大發,要當場作詩一首。

好在杜如晦幾人勸住了,有這首將進酒在這裏,陛下你臨時作詩,怕是很難超越。

超越不了,大家難免也得誇獎幾聲,這不是讓人難為情嘛!

好在李世民心胸闊達,也不介意,不過性質上來了,喝點酒總可以。

讓長孫無忌溫了一壺酒,君臣幾人喝著,甚是愜意。

李世民平時很少喝酒,今日高興,方才飲了幾杯,不免有些醉意上頭。

“朕自登基以來,與天下和解,與民生息。自認,對得起大唐,對得起大唐百姓!”

“可有一事,讓朕始終無法釋懷,今日你們也在,朕,便於你們商議商議。”

李世民說著,將杯中酒一口飲掉,卻不繼續說,而是目光朝著長孫無忌等人掃了過去。

長孫無忌會意,試探性的問道:“陛下可是指渭水之盟?”

李世民眼睛一眯:“無忌啊,你太聰明了!”

渭水之盟,的確是李世民目前很大的心結。

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剛剛登基幾個月,突厥就派人打了過來。

這代表什麼?代表突厥沒有將他李世民放在眼裏。

雖然最後簽下了盟約,可畢竟是城下之盟,是恥辱的。

是用錢財換來的盟約,換來的和平。

當時他剛登基,可以忍下這一切,可現在,他覺得,是時候將這份恥辱討回來了。

“你們都說說,這場仗,該不該打?能不能打?”

既然被長孫無忌猜出來,李世民便順著詢問幾個大臣的意思。

長孫無忌道:“臣以為,能打。至於理由嘛,原本突厥習俗簡單,治理簡便。可自從趙德言投奔突厥之後,便開始加強頡利可汗的權力。大量改變舊有的風俗習慣,使政令變得繁瑣苛刻,早就引起突厥百姓不滿,各族人之間,也時常產生矛盾。現在打,是個好機會。”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

杜如晦跟著說道:“最近,邊境的奏折上奏,突厥連遇三年雪災,牛羊凍死無數,很多人,已經開始挖骨頭研磨成粉充饑。更有突厥士兵,成群結隊來大唐邊境搶劫。現在打,也是名正言順。”

李世民依舊點頭。

房玄齡跟著道:“陛下與民生息三年,現在又有領導的土豆種植,便也無後顧之憂,這場仗,要打,能打!”

三位大臣,都讚成,現在是攻打突厥的好時機。

可李世民,還是沒有表態,而是將目光看向魏征:“魏征,你說說你的意見。”

魏征卻一笑:“陛下,半個時辰前,大家談論過,陛下也答應過,以後的事情,得讓領導過目,讓他決定意見。現在過去了半個時辰,陛下就將這件事情忘記了?”

李世民被噴的一囧:“魏征,朕答應的,隻是讓星辰批改奏折。這攻打突厥,乃是軍事,如此重大之事,豈能征求他的意見?”

魏征道:“陛下說得好,讓領導批改奏折。那麼臣就要問了,若是打起來,前方軍事的奏折,是領導批改?還是陛下批改?”

李世民笑道:“魏征啊魏征!前方軍事奏折,自然是由朕來批改。星辰雖然有才,能夠作詩,也能夠賺錢,可打仗,可不是動動歪腦筋就能打勝仗的。”

魏征道:“先前陛下不知道領導會賺錢,也不知道領導會作詩,那麼陛下,又為什麼知道,領導不會打仗?總的試一試嘛,不給個機會,誰能知道呢?”

打仗的事情,魏征也知道輕重,並不會噴著非要讓李星辰做主。

可機會總要給一給嘛!

李世民猶豫了起來,這攻打突厥,可不是兒戲。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猶豫,補充了一句:“陛下,不如這樣,先聽聽領導的意見,然後再做決定?”

“也好,先聽聽星辰的意見。”